近日,为进一步推动AI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学院举办了“AI赋能教学科研”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聚焦AI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与体验,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科研效率,助力教育创新。
会上,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教授窦一凡,会计学系副教授朱振梅,超星集团高级讲师韩旭分别进行主题分享,副院长吕长江教授致辞并做总结讲话。近40位学院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窦一凡教授的分享围绕两款高效AI工具展开,重点解决教学科研中的“重复劳动”痛点。第一款是AI论文格式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识别并修正论文中的格式错误,减少因格式问题引发的重复沟通与审核。第二款是AI教师辅助填表工具,能够自动匹配个人成果并解决重复填写表格的难题。即将上线的一期将提供信息查询和AI引导汇总功能。这些工具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核心教学和科研任务。
会计学系朱振梅副教授围绕“AI数字人建设”,介绍了如何利用AI技术创建高保真的教师数字分身。她以复旦MPAcc项目中的会计相关课程为例,详细讲解了数字人课程的制作过程,包括录制训练视频、编写课程脚本以及生成口播视频等步骤。她指出,AI数字人不仅能自动生成视频课件和讲解视频,还支持多语言播报,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无限可能。
超星集团高级讲师韩旭介绍了系列AI工具,包括AI助教、AI出题、AI辅助判题、AI教案等,助力老师实际落地AI教学场景。
分享会期间,三位嘉宾与在场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教师们纷纷就嘉宾分享的内容提出了问题,尤其是在AI工具的实际应用方面,许多教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需求。与会教师们还分享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技术的经验,互相交流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效率、推动科研创新的实践方法。
吕长江副院长做总结:AI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必答题”。当前,许多企业在AI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以会计和审计领域为例,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企业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作为推动当今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AI在教育领域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学院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AI技术,亲身体验其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实际价值。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入操作,才能真正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学院将持续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AI工具和平台,鼓励大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