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复旦,校名有典

 

钱益民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学院。震旦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以于右任为首的绝大部分同学愤然退学。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

  "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中的一篇《虞夏传》。《尚书大传》的作者是公元前二世纪的大学者伏生。秦汉之际,六经中的《尚书》正是通过他的口头传授得以传承。《虞夏传》记载,舜将禅让给禹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二字便出于舜所唱的《卿云歌》。所谓卿云是一种祥瑞,《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糺同纠,糺缦缦形容卿云纡徐曲折之状。"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明明相代",日月光辉长久照耀,象征舜禹禅让将给天下带来无穷光明与福祗。《卿云歌》因为出自传说中的圣贤之口,具有感召国民的巨大力量;而且舜以庶人登帝位,又禅让给禹,足以为平民政治的楷模,与清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时代背景颇为吻合。所以,民国二年教育部征集国歌,众议员汪荣宝便将《卿云歌》稍加损益,提交部议,得到吴敬恒等名流的赞同,起到了临时国歌的作用,1921年更被指定为正式国歌。这样一来,校名与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歌同出一源,复旦与近代中国反帝、反专制的主旋律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复旦的诞生,是由于反抗宗教的强迫,追求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复旦命名的初衷,是为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旦"二字高尚优美,意旨宏远,足以感发复旦人的爱国情怀。校名有典,又不失时代意义,其内涵和外延为本校的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脚。


                                        注:本文原载于200266复旦大学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