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聚贤荟医疗俱乐部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参访

杏花春雨游姑苏

——记聚贤荟Health Care Club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参访

 

4月13日上午,尽管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聚贤荟Health Care Club(医疗行业俱乐部)的同学们还是如约相聚在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在绿意盎然的独墅湖畔,参访BioBay园区,并与资深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的发展与创新话题。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位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生物科技、纳米技术这两大新兴产业的创新科技载体。园区不断引进企业并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已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生物制药产业链。生物纳米园内已形成覆盖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随着今年3月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医疗器械行业内又掀起了一波探讨热潮。

本次聚贤荟Health Care Club参访的主持人是复旦-BI(挪威)MBA项目18班的郭华校友。2006年郭华就加入刚成立的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目前任商务发展总监,作为东道主,他首先介绍了园区和本次活动的目的,并欢迎大家的到来。随后,四位资深业内嘉宾:协立创投合伙人徐强博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管燕博士、普利瑞医疗总经理唐烈博士、德沃生物总经理王滨博士,以及特别来宾项目早期学生CMP7班校友、苏州生物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毓文依次上台,与在座聚贤荟Health Care Club的二十多位校友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和前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专业的探讨。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

协立创投合伙人徐强博士从业二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在生物医药行业具备很强的投资管理经验、宏观政策把握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经验。作为资深医疗行业投资人,徐博士从投资人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徐博士认为,创投介入是提高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项目融资之前,投资者看的是3M,即Management(团队人物),Market(市场价值,包括用户、行业排名,以及如何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和Model(商业模式)。医疗行业的风险投资也是如此,目前,医疗健康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方面分别是药品和器械、医疗信息化、民营医院和医院改制。然后,徐博士以他投资的派格生物、松力生物纤维蛋白原等项目为例,分析医疗行业的创新与创业。

在徐博士看来,投资逻辑很重要,一方面来说,投资要看专业行业技术,另一方面来说,投资就是投人——熟悉商业规则,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判断力、合作精神和适应性、创造力和超越别人、健康情绪稳定的创业者。最后,徐博士用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结束了分享,也送给大家共勉“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管燕博士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概况。首先,从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国际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很大,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市场分散,医疗器械其实较药品更具优势,整个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规划引导不到位、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等。为了行业的发展,需要以企业为主重建创新体系,形成产业链、产业群。最后,管博士展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投资并购持续升温,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发展势不可挡。

 

对话:介入类微创伤医疗器械与体外诊断的创业实践

曾先后在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制造公司从事介入类微创伤医疗器械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回国后创办普利瑞医疗科技的唐烈博士,对“中国心血管与外周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与创业”话题有着独到的体验和看法。在唐博士看来,中国介入类微创伤医疗器械的产业链最大的问题在于上游供应商严重不足,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其实,国内的技术和设备不比外国差甚至优于部分国家,但是国内企业对质量体系的意识较薄弱,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外国相较还是有很大差距。未来预测:发展空间巨大。

德沃生物总经理王滨博士精通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及纯化技术和工艺,拥有20年以上从业经验,是生物试剂和仪器研发和生产行业的专家,和大家分享了“中国体外诊断的行业机会与创业实践”这一话题。王滨博士认为,从整个医疗行业来看,移动医疗与数字医疗是热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医疗健康,发展家庭医疗,将医疗与电子产品相结合是中国体外诊断的行业机会与实践热点。

 

职业发展分享:把握行业转型机会,拓展职业道路

CMP7班的刘毓文校友作为从知名外企高级职业经理人跳槽到国企任“一把手”的过来人,刘毓文从自己的职业发展转型为例,和校友们分享了职业发展感想。她认为,国企和外企的区别在于,身处其中工作的时候,接触的层面不一样。外企中职位精细分工,每个职员只需要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即可,视野比较狭窄。而在国企,分工没有那么细,可以成为全面手,综合提高个人能力。同时,身处掌握国内优先资源和信息的单位,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也处于优势地位,串联整个产业链,整合资源。

刘毓文校友建议在外企工作的同学们,一定要放宽视野,在工作之余,积极利用接触到的资源联络圈子,建立一个平台,创造产业融合的机会。就国内医疗健康行业来看,有很多机遇,尤其是稀缺跨领域、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不妨多接触行业中不同领域的人,学习他们的思维,尝试吸收和管理资源,做一点别的事情。产业链转型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只有跳出自己的日常工作,用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多接触产业链的其他机会,才能积极拓展和发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嘉宾们专业而真诚的分享引发了现场校友和同学们的积极探讨。本次聚贤荟health care club企业参访活动虽然结束,但是留给大家的思考和感悟却不会停止,在返沪的路上,大家仍在微信群里线上热烈地讨论。如何在医疗行业转型之际、把握机会拓宽职业发展之路,是每一位职场人士需要继续思索的问题。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