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MBA时代
——复旦-BI(挪威)MBA项目2014年度校友活动
2014年10月25日,一年一度的复旦-BI(挪威)MBA项目年度校友活动在江苏宜兴成功举行,近90位校友从各地奔赴会场,度过了欢乐而充实的周末时光。除了经典节目由项目早期资深校友组成的“校友职业发展导师沙龙”,还特别新增“创业校友展”环节,从复旦-BI(挪威)MBA项目走出来的founder们畅谈创业心路历程,分享创业经验“干货”。
变革:从心出发的价值之旅
校友论坛开始之前,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主任徐惠忠老师上台致辞,为在座的校友们分享项目这一年来的动态。作为最早的中外合作项目之一,复旦-BI(挪威)MBA项目已开办18年,校友和在读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人。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能力,能用创业精神应对未来行业挑战的职业经理人,综合提升战略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整合工作能力。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全球商学院排名显示,复旦-BI(挪威)MBA项目位列第55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八,职业发展位列在职MBA项目全球第五,在薪酬增长率、职业发展、国际课程体验、工作经验等指标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排名的结果与校友们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在校友会现场,徐惠忠老师向大家展示校友故事合集——《变革:从心出发的价值之旅》,这是一本汇合近年来收集到的56位校友的56个故事,分别就从纸上到场上、从有形到无形、从东方到西方、从复旦到世界、从思想到感想,五个方面来展现校友们挑战“变化”、接纳“不变”,以科学的视野和方法管理事业人生。
接着,徐惠忠老师肯定了本次校友活动的主题,所谓“后MBA时代”是所有项目学生必须关心的问题。首先,校友职业发展导师以问答为主的形式为大家分享职业发展的经验,这不是虚幻的心灵鸡汤,而是实在的干货。其次,创业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正值最佳创业年龄的MBA也蠢蠢欲动。对于到底要不要创业?该不该进入创业者“围城”?且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14年度校友活动主持阵容异常强大: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招聘总监、MBA18班唐伟校友;UPS优比速包裹运送销售经理、MBA19班沈肖雄校友;微软(中国)云计算事业部市场发展总监、MBA5班杨波校友——三位能言善辩的男生组成“主持天团”,接棒主持,为整场活动增色不少。
校友职业发展导师沙龙
“校友职业发展导师沙龙”是年度校友活动的品牌节目,主持人唐伟校友首先介绍了强大的导师阵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秘书长、CMP4班严立新校友;磨锐泵(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销售和市场总监、CMP7班肖伯龙校友;雅茗天地集团Yummy Town贸易及后勤长、MBA4班葛德斌校友;挪威埃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MBA5班刘和校友;仲量联行上海分公司投资部总监、国际董事、MBA7班李凌校友。
一开始,唐伟校友就向导师们抛出了热身问题:怎样保持中年后的职业热情?面对这一问题,导师们纷纷笑言不服老。肖伯龙校友举例说,自己有一群老朋友,已经70岁了,仍在谋划创业,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人到中年还是能够拥有激情和年轻的心态,那么职业热情长久保持下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严立新校友也同意这一说法,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从职场到生活,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心,笑口常开、保持一颗童心是维持职业热情的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实现职场的华丽转身,挑战高职高薪呢?刘和校友大方分享了自己从工程师到销售、再到管理者的转型经历。早在1989年,刘和校友刚毕业进入核工业研究院的时候每月只有50多块工资,面对一眼望到头的工程师职业,他毅然选择了辞职。从研究院出来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但是刘和校友很快就发现中国的产品大多质量一般,销售重点主要在经营人际关系上面。虽然后来销售德国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干得舒服点儿,但是还是觉得销售这行没有前途。再后来,挪威埃肯集团进入中国,刘和校友开始进入外企,然后又选择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攻读MBA,毕业后进入杜邦,一番周折后又回到埃肯。刘和校友笑言,自己的转身称不上华丽,每一次都是逼不得已。主持人唐伟校友总结道,在适当的时机,迈出关键的一步最重要。
MBA校友都是在现有岗位工作了很多年,高管工作看上去很华丽,其实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风险也很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自己处于有竞争力的状态,就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李凌校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凌校友就职的仲量联行,主要经营咨询、地产等业务,具有典型的美国上市公司文化,也就是企业的核心词是业绩。虽然公司的要求看似苛刻:业绩永远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定比率。但是神奇的是,公司在这么多年都实现了增长,哪怕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李凌校友认为,这是因为人的潜力是可以被激发的。更高的目标,产生更大的压力,有的同事承受不了压力就转行了,也有的人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保持竞争力。因此,作为MBA,务必对自己设定稍微高于实际一点的目标,如果目标伸伸手就能实现,那是无法取得很大进步的。李凌校友以打桌球为例。因为自己的惰性比较大,打桌球的时候,如果遇到稍弱的对手,那么自己就发挥不好;如遇到稍强的对手,自己就会发挥好,哪怕打不过,也能打到自己的水平高点。
在上市公司中,如果一个经理人连续2到3年业绩不佳,就会面临被辞掉的危险,这是很现实的。最后,李凌校友一针见血:“保持自己目前的状态就满足了”——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时,你的危机就来了。作为企业的招聘总监,唐伟也赞成这样的观点,在残酷的职场中,“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只有给自己足够的压力才有足够的动力。
葛德斌校友对这个问题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轮岗不失为保持竞争力的好方法。如果具备不同岗位的经验,就能对公司的构建、组织、人际关系有了全面的了解。葛德斌的职业经历丰富,在台资、外资、民企都有过管理经验,怎么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公司的核心团队是职业经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进入核心团队,才真正可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做到想做的事情,甚至可以内部创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有团队和资金,这样风险才稍低一点。
刘和校友认为,保持职场竞争力要求个人具备四种层面的要素:技能、心态、方向,以及团队。其中,把握方向很重要,比如自己从核工业研究院,到企业销售,再到企业管理的大方向。团队也很重要,因为个人的竞争力其实是建立在团队的竞争力之上的。正如主持人总结所言,没有一个岗位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才促进了最后的一个点的爆发。
在互动提问环节,在座的校友们纷纷对台上经验丰富的校友导师抛出了问题,比如行业调整的被动与主动,如何化解中年危机等等。在后MBA时代,如何正面、乐观地面对职场和人生,做一个快乐的职场人,是每一位校友都要探索的问题。
创业校友展
精彩的校友导师沙龙之后,经过短暂的茶歇,创业校友展又火热开场。在杨波校友幽默风趣地主持下,从与CEO 面对面,到TED Show—创业心路分享,再到Panel Discussion—创业围城,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创业小伙伴们或站或席地而坐,不拘一格畅谈自己创业的来龙去脉。
TED Show-创业心路分享
第一轮,由MBA6班葛琤校友、MBA15班邓崴校友,以及CMP6 班陆向红作为代表,以TED Show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创业心路。葛琤校友创办了上海惠邦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建筑化学),以及上海高地乳品原料有限公司。他分享的主题是:合伙创业的思考。在他看来,合作有三个等级的层面:共同敌人、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合作人互补很重要,能力、性格互补是选择合伙人的原则。所谓能力互补为生意,性格互补为长久,合伙比拼的是系统整合。葛琤校友用自己的乳品公司做例子,这是一家五个男生共同合伙的公司。创业之路其实是孤单的,创业者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与合伙人生活,所以彼此之间是否合适很重要。合伙企业的决策机制是民主集中,集体决策。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合伙企业的利益分配必须是机制先行,无论有多少利润。而合伙企业的退出机制也必须“婚前”确定,因为只有把拆伙的事情说明白,才能把合伙的事情整明白。
邓崴校友创办了苏州思迪机电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工业泄漏安全防护特殊产品和解决方案。他分享的主题是:产品的技术转型,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泄露保护套三代产品的设计,最终实现安全化工,为社会安全贡献,这是他创业的理念,也是他对员工灌输的信念。邓崴校友强调,不创业不死心的精神是决定能不能坚持走下去的关键,而破除传统思维是革新产品,获得创业成功的关键。
创办了上海花枝烂漫美容有限公司的陆向红校友,从事的是专业提供个性化亚健康调理方案、美容养生服务。她分享了自己7、8年来从“伪创业”到创业的转变。陆向红校友的创业缘起是很多女孩子都有的一个梦想:开一间自己的小店。在8年前,就职于银行的陆向红校友终于厌倦了办公室文化,想尝试另一种生活: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有自己的一个小小花园。在30多岁的时候陆向红校友开始问自己的内心:我想要什么?明白了自己想要做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之后,陆向红校友毅然放弃了银行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身创业。在层次不齐的美容行业里,坚守诚信,创造核心竞争力,用心做最好的芳疗会所,做一间有特色的健康会所,实现差异化竞争。陆向红校友,执着于专业和效果,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碧琉璃”。 她相信,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行:随缘,不扰乱他人;坚持,不怀疑自己,就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Panel Discussion-创业的围城
第二轮,“创业的围城”聚贤创业堂由MBA14班孙瑞一校友、MBA1班黄敏超校友、MBA6班乌江校友以及MBA4班王雪斐校友共同分享。乌江校友与合作伙伴共同经营麦田亲子游,她爱家庭、爱世界、爱旅行,希望能够用旅行打开孩子的心。谈到创业的动力,乌江校友说自己非常喜欢旅游,自从有了孩子,2个月就开始带着宝宝一起出行,于是索性做成事业,希望更多的家长体会到亲子游的快乐——这也是自己创业的个人目标。而创业的公司目标就是实现使命和利润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受益。提到创业的激情,孙瑞一校友坦言,创业不仅是孤独的,也是痛苦的,把企业从不稳定的状态做到稳定的状态需要付出的艰辛实在太多。技术出身的黄敏超校友表示,创业需要三板斧:客户、技术、资金——三者缺一不可。乌江校友回忆自己的创业之路,认为技术背景出身的人去创业,往往容易只重视产品研发,而忽视销售渠道,导致进展缓慢。但是,创业让自己有机会践行MBA 课堂所学的系统商业知识,传达自己的生活理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台上校友的分享也引起台下校友听众的热烈探讨,原就职于创新工场的MBA 15班周永续校友,以及投身辅导教育的MBA6班杨程校友,也走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最后,严立新校友做总结分享,首先,在决定创业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我想要什么?我真想要什么?我能要什么?我愿意放弃什么?其次,选择行业的关键在于辩清大势。再次,见识+知识=财识。最后,务必现实一点,设定合理的目标再去努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希望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同学能选好合作伙伴,获得成功!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