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艺术让儿童自然生长——让儿童爱上艺术

 

艺术让儿童自然生长——让儿童爱上艺术

——聚贤荟行业俱乐部讲座

 

“只要能说话,就一定能够歌唱;只要能写字,就一定能够画画;只要能跑步,就一定能舞蹈。”带着这样的理念,在528号的晚上,周合女士来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303的现场,和在场的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校友、同学及朋友一起分享聚贤荟六一儿童节专题讲座“让儿童爱上艺术——《爱上音乐》&《美术第一》”。

 

这一讲座由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聚贤荟行业俱乐部主办,很多观众更是举家齐来,带着孩子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两个小时。讲座的嘉宾周合女士担任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意大利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并在2011年创建了《快乐小马》童声合唱团,在儿童艺术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讲座伊始,来自复旦-BI(挪威)MBA项目MBA24班的沈萍同学担任主持,她对聚贤荟的宗旨、组织架构以及开展的活动做了简单介绍,随后周合女士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她的讲座。讲座的第一部分,周合女士介绍了《爱上音乐》与童声合唱团,在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方面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二部分,周合女士又将眼光着眼于美术,分享交流让孩子学会感受美的经验。

 

2.2.3.jpg

爱上音乐:用心去体会音乐

首先,周合女士向我们展示了瑞典一座幼儿园的图片,不同于国内四平八稳的建筑,这所幼儿园更像是艺术家的建筑作品,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欧洲,这些前沿的儿童项目由多位艺术家共同设计,他们常常会花几年的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只为设计出能让孩子们享受最自然的教育建筑。而自然这一点,也是周合女士最为看重的,在她眼里,几岁的孩子就该有几岁的样子,童年那么短暂,更应好好珍惜和度过。

 

因而在合唱中,周合女士也并不看重常人十分在意的天赋,相反,她认为天赋的概念,越小的孩子越要模糊,因为音准对低龄儿童而言,有太大的改变空间。在她眼里,艺术绝不是束之高阁或是少数人的专利,“一个孩子,只要有说话的能力,就能唱歌。”

 

所以,周合女士对于音乐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教育。直到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孩子才会有理解能力,在这之前,孩子只拥有感知能力。因而音乐的学前教育更要注重听力的改善。此外,周合女士认为,儿童应该用童声歌唱,而不是用假声,“孩子又不是大人,为什么要唱的和大人一样呢?”

 

为了印证这个观点,周合女士举了意大利Antoniano(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的例子,它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童声合唱团,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文化遗产,去年这个合唱团来到上海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演出也从两场增加到了八场。周合女士认为,这个童声合唱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孩子用真声歌唱,并用叙事体取代了诗歌体,让孩子能够充分理解歌曲,并且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天性。

 

因而,周合女士创办的《快乐小马》童声合唱团也是如此,不会将各种歌唱技巧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是鼓励孩子们多去听,多去感受,用心去体会音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周合女士的合唱团改变了许多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让他们变得开朗,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其中有一个叫哲宇的孩子,本来在盲童学校,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和更多的正常孩子接触,便将他送到了《快乐小马》童声合唱团。哲宇的性格非常内向,但音准音色非常好,因而周合女士带动整个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得以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群体中。而这一举动非常成功,现在哲宇已经是《快乐小马》童声合唱团的领唱,并且跟随彭丽媛参加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童声演唱组合的五位盲童之一。

 

最后,周合女士为我们播放了《快乐小马》童声合唱团独立创作并屡次获奖的作品《小星星》,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天性与活力充分绽放,在甜美的乐声中,周合女士总结道:爱上音乐需要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创造音乐的环境,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其次就是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揠苗助长。而真正热爱音乐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被社会所认可、所接纳。

 

 

美术第一:美在先,术为次

毕加索曾说“我花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的像这些孩子一样。”可见,每一位孩子都有创造美的天赋。而周合女士认为,现在很多儿童培训机构,都是在经营碎片化的东西,并非真正的儿童教育。真正的儿童教育应该是有自己理论体系所支撑,教师能够明白自己所做的事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而经过多年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周合女士对儿童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美术方面,周合女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美在先,术为次”,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理解美,不要浪费孩子们创造美的天赋,而理解美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色感、形感,而实现这一方式的途径就是梳理经验并且进行讨论。

 

因而,在周合女士的美术课上,最常见的便是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会让孩子们看不同的颜色,让他们告诉我自己对于这些颜色的感觉,再让他们进行创作”。例如对于红色的感知,周合女士会问孩子们“这个红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的答案多种多样,例如快乐的、幸福的、神秘的等等,随后周合女士便会将得出同样感受的孩子分成一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且画出自己认为快乐的、幸福的或是神秘的红色。

 

这看似随意的讨论,培养的却是儿童对美术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能让点线面、构图、色彩等这些基本的元素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让他们得以形成对美术的基本认识,并且保证这个基本面不会偏离。

B.jpg

随后,周合女士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们小时候喜欢画画,长大了却不画了呢?为了解释这一点,周合女士引入了加德纳的U型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6岁以下的儿童处于图像思维活跃期,正值他们绘画创造力的高峰;8-9岁开始转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也随之增长,他们的兴趣点也随之转移,很多儿童便不再痴迷于美术这一形式。而只有两类人的U型图始终处于高峰,一类是艺术家,另一类则是天才。

 

而后,周合女士总结道,我们培养孩子热爱美术,是以培养即兴创作能力为目标的,让他们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能够去分析、去讨论、去否定、去创造。艺术从童“心”开始,生出萌芽,渐渐才可成荫。或许孩子们长大后对于艺术的喜爱这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倘若不能,也能让他们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更好地融入社会。

 

伴随着孩子们一幅幅充满创造力的画作展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也落下了帷幕。在互动提问环节中,不少家长表达了对周合女士教育理念的认可,与周合女士交流分享自己培养孩子艺术心的经验,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周合女士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中去。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愿艺术伴随着萌童们成长,成为其一生的精神伴侣。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