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詹杭

不忘初心 不惧变革 不随大流 不畏独行

  两年前,我们班入学时的平均年龄是33.7岁,平均工作经验11.1年,平均管理经验5.6年。从统计角度,我属于拉高方差的少数样本——作为复旦-BI(挪威)MBA项目22班最年轻且唯一是国有企业背景的同学,我属于典型的少数派,自然也不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中庸典范。但在MBA的舞台,入学时的漏斗已经把平庸筛了出去,每一位成功入学并能顺利毕业的同学,都应当对自己的独立性和优秀度有充分的自信。对于路途上听到旁人对新事物或胆敢提出不同意见不理解的质疑声,无需理会,只需坚持前行,用事实证明自己,为自己正名。

  读MBA的意义,对每位同学都不一样。但不论是偏重学习还是偏重社交,每一条理由都无可厚非,都代表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的思考。MBA对个人乃至家庭所能投入的财力、精力和可交换资源的要求也并不是一件可以朝秦暮楚的事。因此,想清楚来读MBA的目的和初心是什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全身心投入在过程中,朝着既定目标而努力。MBA是一个相对平等、相对公平的舞台。读MBA时,自己所服务的组织给予的背书在课堂上不复存在,只能靠自己的用心程度和能力水平——好比每个人都应当审视自己的工作邮箱,究竟是“@”之前个人名字缩写,还是“@”之后的公司部分,哪个会更受人认可呢?

  MBA的另一大价值,于我而言便是在职业生涯的中途,能够再一次获得“同学”这一更纯粹、不功利的缘分。大学毕业后,曾经再要好的同学也得各奔东西,各自忙碌,联系渐少;工作中结识的通常也以熟人为多;组成家庭后会有家庭朋友,但与自己气场相合、兴趣相投,真正懂对方的知己好友,却越来越少。幸运的是,MBA提供了这一平台。不论是海外课程、出游、聚会、研讨,甚至于前几年比较流行的“私董会”,对于MBA同学们而言,天天可以畅所欲言。经历了MBA的学习和游历,我们成为了能够交心的朋友,这对于处于职场中的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记得曾经一次聊天,一位企业家问我“你的职业偶像是谁”,我答“我没有偶像”。他表示非常诧异,说“不可能,你必须要有一个偶像作为你职业成长的榜样。”我则表示,“每个人的背景、教育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功也不可能被他人复制,盲目地崇拜偶像,不如自己做好,成为更好的自己。”诚然,如果是命题作文,我可以随便举比如李开复、史蒂夫等知名领袖的案例,但我的观点在于——与其追随和模仿别人,不如做更好的自己来得有意义。而在MBA的平台上,优秀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人们聚在一起,定能发出更强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