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游学记】在新加坡学习,教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思考

        上篇的新加坡课程中提到的《孙子兵法》,已经给了上课的同学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商业社会里如何认识企业战略需考虑的文化因素,如管理课程里用PESTLE来进行市场宏观分析时,political和social方面就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接下来的课程,5个教授从不同的视角对亚洲商业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那看看有什么是你知道的,以及你还不知道并想知道的。

       第二天的内容主要是围绕CQ,这个也是第一次把CQ作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行讨论。CQ是culture intelligence的缩写,Dr. Joo-Seng Tan教授通过课前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案例讲述了一个在法国公司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因为在中国市场有非常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成功的市场推广成果,被法国总部委任全球产品研发副总裁,但因为文化认知的不足,以及从熟悉的中国调到陌生的法国,碰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让同学们思考如何从区域明星成为一个全球领导的挑战。
这种挑战是不是隐隐约约在我们工作中存在?是不是经常在和跨国同事合作的时候沟通不顺畅?不用抱怨,因为在这里学习的外籍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教授就从3As的框架引导大家,细说如下:
-awareness: 首先知道自己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即assumptions
-action: 通过与他国同事进行沟通,并检验之间的差异
-adjustment: 重新定义assumption, 并且找机会去实践,调整,实践

虽然很简单的一个3As流程,但如果真正采取了这个思维方式,你会发觉,你的认知、你的沟通方式、你的工作效率会完全不同。
在后面的讨论中,教授还和大家一一讲述了CQ的4个能力,CQ的6种表现方式,culture 的8个要素的图谱分析等等,让大家在有了认知之后,辅以理论和体系,再进行多文化的交流学习和讨论,让大家的知识体系得到系统提升。

       第三天的课,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就是Asian Marketing and Branding。Sharon Ng教授在课程的开始,就给同学们发了一个投票器, 从大家的既定认知开始,将亚洲国家消费者对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网上购物)、品牌选择偏好(本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通过现场的投票结果与研究结果进行比对,让大家更加了解不同市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而且很多结果和我们的固定认知是背道而驰的。教授同时给大家进行了品牌匹配度分析,通过以上的消费行为、文化习惯、技术应用等方面,给同学们很多的启发,特别是外籍同学,如果未来计划在亚洲进行市场开拓或者品牌建设,对亚洲人的品牌分析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验。

       后续的课程,教授们从亚洲经济,特别是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经济体,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未来亚洲的影响和趋势,为大家提前描述了到2025年的发展蓝图,并提出了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我们可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课程的最后,教授从M&A的角度,通过企业在考虑M&A战略中的流程,以及成功的要素进行讨论和学习。

       虽然这六天的学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和思考我们固有认知的亚洲经济,但通过教授的研究,以及和外籍同学的讨论,让在座的每一位都对亚洲有了一次重新思考的机会;从认知体系,充分了解各个亚洲国家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在未来发展上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因为我们将在全球经济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承担着未来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参与其中。

       除了课堂学习,亲身体验当地交通、娱乐、美食等也是一种学习。

行:
如前篇,当地的交通非常方便,ofo,mobike也生根发芽,但是按新加坡币计费,而且停车需要停在指定区域,否则会面临罚款,Grab能搭乘出租车或者私家车,地铁比上海地铁慢很多。

食:
海鲜!海鲜!海鲜!

住:
Nangyang Executive Center,airbnb,市区酒店都不错。但住在学校的好处就是可以用脚来丈量校园,

 
以及一些惊喜:10元10分钟投币式无水理发店,一个源自细分市场的创新商业模式。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几句经典话语或者某个模型就能完成的,就如各位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可以从不知道到知道一些,但真正的掌握知识,并能转化为个人所用,就必须进行实践,互动,检验,把知识进行迭代和有效利用,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