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聚贤志】写好剧本,隆重出演——聚贤荟“明天,如何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交流分享会

        6月9日晚上6点半,由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聚贤荟HR俱乐部主办的“明天,如何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交流分享会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举行。到场的四十多位来宾中有三分之二是本项目在读班的学生们,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梅特勒-托利多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校友王涵菁女士,在亲切愉快的氛围中与同学们分享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才管理的经验心得,帮助大家理清自我认知的困惑,找到自我实现与团队价值提升双赢的最佳法门。

 


我是谁?要到哪里去?如何去?

       “当你看到投影上出现的词语时,想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活动伊始,王涵菁女士用一个简单的互动小游戏引出了今天的交流话题。投影上依次出现了公司、中国、我、成功、幸福五个词语。“这其中哪个词最难画?”王涵菁女士告诉大家,在曾参与过该游戏的所有人的答案中,她观察到,“我”是最难被表达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是最不容易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和目前的平台环境的关系是什么?我心中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职业发展中遇到困惑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想过的问题。

       “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如何去?”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典三问。“这三个问题中哪个最重要?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些比较好?怎么才能想明白?”王涵菁女士表示,事实上,极少人能够在二十几岁初入职场时就想明白这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只靠空想是得不到答案的,”王女士说,“不要闭门造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坚持探索。”

 


个人成长与准备的“五阶段”

       王涵菁女士将个人成长路径划分为准备期(20-30岁)、成长期(30-35岁)、发展期(35-40岁)、薄发期(40-50岁)、调整期(50-60岁)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我会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今天要如何准备,才能达成未来这些目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提前做好准备去迎接人生下一阶段的挑战。

       “在准备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优势,以终为始。”王女士谈到,此时的我们应当了解自己的喜好与优势,找到合适的领域纵深发展。我们需要去寻找周围能给出建议的人作为职场导师,设立中、长期目标,以结果为导向,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漂亮的成绩单”,为自己赢得关注。这个阶段的平台和环境尤为重要。“有了学习的机会,才会有成绩,才能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长期的关键词则是扩大影响力、培养情商与创造“空间”。在实现领域内纵深发展后,我们需要跨出自己的领域,承接有更大影响力的工作和项目,拓展横向影响力,为自己赢得广泛的声誉,从个人成功走向公众成功。在这一阶段,双赢思维、合作能力、同理心沟通等情商的修炼也至关重要。为了取得拓宽影响力所需的空间,除了在被动等待中做好随时迎接挑战的准备外,更需要走出工作的“甜蜜区”,积极与上级沟通,主动表明自己的发展诉求,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适心态。“我愿不愿意走出去?我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没有拿到机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每一次尝试和反思都至关重要。

       在发展期,我们所面对的更多是职业转型期的思考,需要重新审视职业乃至人生的目标与追求,此时横向经验的积累尤为重要。“年轻时冲得太快,这个阶段,有人可能真的需要去换工作。要为自己打开新的窗户。”“积累越多,越舍不得放弃。越早横着走,越没有负担。”

       调整,是为了更有力的冲击。作出转型选择后,薄发期正是又一次冲刺、爆发、再上一层楼的职业黄金期。与此同时,Work life balance的平衡人生也开始提上日程。在最后的调整期,我们一方面可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经验分享给年轻人,帮助他人成功,另一方面也要开始规划退休以后的生活,赋予人生新的意义。

       “一、三、五的纠结与重新选择,二、四的冲刺,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要融入‘三问题’的思考。”王女士强调,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做一份一成不变的计划书,而是一个不断思考、探索、实践和调整的过程,思考和计划固然重要,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更好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进步的节奏,最后接近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才管理:挑战与双赢

       接下来,王涵菁女士结合MT的人才盘点流程、人才培养和发展项目等情况,为大家介绍了企业人才管理的诸多良策。“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在人才管理上下功夫,才能帮助我们的组织、业务以及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有良好的提升。”

       首先,如何为团队挑选更优秀的人才?据王女士介绍,绩效与潜力是MT人才评估的两大要素。“表现特别出色、并且具备能够迅速成功承担组织中领导角色的强烈意愿和能力,这就是高潜力人才。能力往往体现在学习敏锐度中。”

       员工进入公司后,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成功度过过渡期,赋予其有挑战的目标和项目,鼓励他不断突破并愿意为其承担风险。王女士以MT的轮岗/跨部门项目实践、内部招聘项目和海外实习生项目为例,详细说明了于企业而言锻炼员工横向协调能力、增强全球视野的重要性与实现策略。换岗的前提应是已在原岗位实现了一定积累,此时如能继续在横向发展中积累经验,极可能会迎来突破职业发展瓶颈的良机。

       复旦-BI(挪威)MBA项目19班校友、在MT已工作18年的邱嘉先生也在讲座现场现身说法,讲述了他在MT以平均三年一次的频率不断轮岗的工作经历。他说,“每一次都能让我学到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世界上最幸运的事就是你能在同一家公司尝试不同的岗位。”

       最后,王女士强调,对于管理者而言,人才管理贵在长期坚持,而人才策略也需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作适当调整,必须有提前量,为下一阶段做好储备,并最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机制和文化。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管理层,横向发展的人才策略都具备较高风险,这也尤其考验管理层的长远目光、胸襟和魄力。

       “每个人都想要自我提升,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愿意带人、教人,别人就会给你回报。个人职业规划和人才管理,这两个议题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王女士始终强调,职业生涯的40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40年。“我们自己是演员,同时也可以是编剧和导演。”时刻保持反思的生活态度与不断尝试探索的勇气,在工作中创造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写好剧本,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隆重出演!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已有22年的历史,目前新生平均入学年龄35岁。同学们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翘楚,从人生职业生涯角度而言,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期,我们期待着在不同的舞台上不断看到大家精彩的剧目!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