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研修拓新境 绩效引领沃土兴

2025-10-09
       黄浦江畔风潮涌,复旦园内学意浓。癸卯盛夏,有幸奉组织选派,赴上海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史带楼内思潮激荡,临港前沿创新奔涌,G60廊道产融澎湃,一大旧址初心如磐。这次的锻炼,不只是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更是战略视野的开拓,以及对管理哲学的深刻领悟。
       一、登高望远,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之识,重塑绩效管理战略坐标系
       徐为民教授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再定位与创新战——新形势下的破局致胜之道》,鞭辟入里,直指“破局之道在于思维破冰与战略重塑”。土地资源乃发展之基、国脉所系,绩效管理若止于事后计量、指标核算,则如盲人摸象,难见全局。
       临港新片区参访,所见“制度创新+产业导入+土地赋能”之成功范式,尤为震撼。其以政策高地成就发展热土,凭精准供地驱动价值跃升,真正实现了“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反观自身,中心绩效管理体系,必当深度锚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深化改革等国家战略,将宏观蓝图转化为绩效评价之精准刻度。
       二、浚源活流,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之思,创新绩效评价方法论体系
       郭爱军教授《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企业改革》课程中,系统剖析了REITs、PPP、ABS等工具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展现“土地资本化”之广阔天地。传统财政依赖型投入模式已难应发展之需,“土地+金融”新模式呼唤绩效评价之革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绩效管理部当勇立潮头,构建与之匹配的新型评价体系。对于市场化融资项目,须建立涵盖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型。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汇聚长三角9个中心城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略性新兴产。反观土地绩效应与产业绩效、创新绩效深度融合。引导土地资源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真正让“寸土”生出“寸金”。  
       三、精业笃行,以“积土成山风雨兴”之志,夯实绩效数据治理基石
       葛培健教授论《国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公司治理与集团化管控》,深切阐明治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绩效管理作为管理中枢,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乎治理效能。指标体系设计中,应破除部门藩篱,引导形成规划、收储、融资、招商、运营之高效协同链。
       土地管理环节多、风险大,非数字化无以赋能精准管控。当致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绩效智慧监测平台”,打通业务、财务、项目管理系统之数据壁垒,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采集、动态可视化与智能预警。变“年终决算”为“过程体检”,及时纠偏提质,防风险于未然。
       四、叩问初心,以“清风两袖朝天去”之诫,筑牢绩效廉洁风险防线
       中共一大会址重温誓词,血色征程涤荡灵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土地领域关乎重大利益,绩效管理既为“衡量尺”,更当为“防火墙”。必须将政策合规性、程序规范性、审计整改率、廉政风险防控度列为硬性约束指标。
       绩效评价必秉公持正,敢于揭短亮丑、较真碰硬,确保国家资源颗粒归仓、战略意图充分实现。同时,亦要通过绩效激励,旗帜鲜明为担当者鼓劲、为创新者撑腰,激发全员干事的热情,实现严管与厚爱的统一,守护沃野净土,不负时代重托。
       复旦归来,启思明智;重返岗位,重在践行。当继续秉持谦逊好学的态度,系统运用前沿工作理论与实践方法,有效拓宽工作思路、更新思维模式、探索工作新路径:
  • 转变思维方式,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作为;
  • 突破传统局限,以创新思维挖掘潜在价值;
  • 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以绩效管理提升,助土地管理事业腾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Copyright-2019,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保留所有版权 沪ICP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