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程》

1999年,我主编的《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受到管理学界师生与企业界读者等的广泛好评,曾一度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几年来,我不断地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该教材的部分内容对他们而言比较难,甚至一些教师也认为难教。这是因为,这本教材的读者对象原来设定为管理与经济类研究生和企业、学校、医院及政府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了适应这些读者的需要,我在2002年出版了该书的学生用书。
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学生管理学教学的需要,2000年应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约,在我的博士生帮助下,我对《管理学--现代的现点》进行了简化改写,特别把其中比较难的第五篇"管理绩效"删掉,其他的体系结构不变。出版之后,我校管理学院本科生及其他兄弟学校本科生使用了此教材,教师与学生反映都相当不错,这说明这本教材完全可以适合经济与管理类大学本科学生使用。至此,我想我在管理学教材建设上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因为我还有其他许多工作要做,许多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很多博士后及博士生需要进行指导,教学任务也很重,包括还想建设战略管理等教材体系。2001年4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刘女士找我说他们要组织一套管理学科的教材,其中《管理学》教材经原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著名管理学家周三多教授的推荐,请我担纲主持写作。除了我是晚辈之外,还因为我与周教授有一些特殊的缘份,故当时未能细想我也就答应了。
尽管本教材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还是基本上解决了前述的三个问题。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也正是这本教材的重要特点和创新之处。
本书的内客结构体系不同于我的《管理学--现代的观点》。那本书的内容结构是从管理的本质出发,由管理的架构、管理的内容与管理的绩效等4篇23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与传统的管理职能体系有相当大的不同。
根据这些考虑,我把本教材的内容结构设计为现在这个样子,全书15章,从管理的基本问题和管理者出发,按照管理工作的逻辑顺序安排,形成了领导指挥、决策工作、共同愿景、行动计划、组织设计、组织沟通、组织协调、内部控制、激励安I排、绩效评价、管理创新与组织文化这样一个章节体系。这个体系本质上就是管理过程体系,它当然不同于传统的管理职能体系,也不同我原来的创新体系,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样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这就是:读者是一个刚刚上任的或准备上任的管理者,您的那个组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我想这个假设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的大学生不就是这么一个将来要成为管理者的年轻人吗,我们不就是希望他们成才,不断地创新吗?另一方面,从组织内管理的要求来看,从领导决策到组织、文化的建设恰恰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所要承担的重要管理工作;而且至动手才发觉似乎有一点问题:
1.再写《管理学》教材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客结构体系?如果沿用我先前的内容结构体系的话,恐怕与前两本教材重复,也无法写;如果沿用管理学传统的按管理职能序列体系写作的话,则违背了我曾经在前两本教材中所做的一切。因此,我必须找到与我先前的
写作主张基本一致且又是第三种的内容体系结构。而这使我颇费脑筋。
2.即便找到了这样的第三种内容体系结构,然而它是不是符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符不符合管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能够被学界所接受,是不是能够被广大读者所认可,更重要的是如此教材会不会误人子弟。我一直认为,写教材的责任远远大于写一本专著,因为专著里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有兴趣的听之,无兴趣的就可不看,而教材则不同。
3.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新的教材一旦出版,可能会把我的前两本书的市场挤掉一些,对我自己来说是没什么问题,但可能对我的合作伙伴即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除非这本新教材的目标读者群与原来的读者群不重复、不冲突。因此,就要求我的新教材与原教材有较大的差异,而这相当的困难,因为管理学的内容也就这么多。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于是此事就拖了下来。期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刘女士非常的敬业,她坚持不懈地、客客气气地打电话和发E-mail给我,使我时常感到不安。我认识到欠了一个承诺就等于欠了一笔巨债,必须还。2002年年中,我终于把书稿大纲弄好,然而当时并未开始写作,因为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新的教材能解决上述问题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负债感越来越强烈,终于决定在2003年4月要完成初稿。于是我精心挑选了几位我院的教师与博士,请他们与我合作完成此教材。
本书内容结构上的这么一个安排,并不影响本书在内容上继续吸收国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等在管理学方面最新的成果与经验,继续在全球视野下撰写管理学的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在本教材中,我还是继续坚持用现代的观点来阐述那些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管理学概念、原理、规律与方法。我希望依然能够使读者在学习本书之后,不但能为自己进一步学习管理的其他学科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够了解现代管理的最新知识与理论。把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成果有机吸收进以管理过程为内容结构的安排中来,这是创新,同时也是本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4.经过与出版社的反复商讨,本教材的读者对象基本定位于普通高等院校管理类、经济类大学本科学生及广大对管理有兴趣的读者。由于本教材的内容体系与我的前两本教材不一样,故它们的市场面会有所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差别化的教材给了我们的教师与同学一个选择。
我认为许多国外的管理学教材很优秀,但也不是没有缺点,至少不太适应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文化,否则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教授就不需要与亚洲的同行合作再写《市场营销管理(MarketingMannge-ment)》的亚洲版。我们应该研究中国的特点,创造性地编写出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学方面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去学习更深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本书在每章之后都附上了进一步阅读的管理学方面的文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参考使用。

芮明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3年10月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