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教育大踏步全球化

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2005-12-15
记  者: 陈雪频
 
如果从1995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招收中国第一批EMBA(Executive of Business A dministration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员算起,中国的EMBA教育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但中国真正开始大规模的EMBA教育的时间是2002年,当年教育部学位办批准首批30家体制内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进行EMBA专业学位试点教育,其中10家每年可以招生300人,20家每年可以招生 100 人。
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中国的EMBA教育的竞争格局大势已定,商学院的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日益凸现。2005年中国30家商学院共招收了近4000名学生(不包括中外合作项目),60%以上集中在招生规模最大的前10家商学院。这些商学院的学费也要远高于其他商学院,而且差距在加大。

  中国EMBA教育正在通过国际化和引进职业经理人大步前进。

  费用水涨船高

为了吸引最好的生源,国内的商学院在完善课程和邀请一流师资方面都是不遗余力的,大多数好的课程在师资方面的投入占到了总营收的一半左右。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国内的EMBA课程的师资中至少有30%是海外教授,但许多一流EMBA课程的这个比例都要远高于此,这还不包括那些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

随着中国一流商学院对世界一流商学院教授的争夺逐步升级,这些教授来中国讲课的费用也水涨船高。据业内透露,一个国外的一流教授来中国上课,一天的收费大约为两三千美元,最高可达六千美元,一些国内的明星教授一天的讲课费也突破了人民币1万元,这还不包括这些教授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全球化势不可挡

《顶尖EMBA课程指南》编者赵鹰认为,EMBA的全球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全球招聘老师、全球招收学生和到全球去授课。这种趋势不仅针对那些国际一流的商学院的EMBA课程,对于中国的一流商学院也同样适合。中国商学院全球化的一个征兆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商学院和海外商学院展开合作,甚至将一些教学模块放在海外。

国家教委规定中国的EMBA课程必须有30%以上为海外教授,但这些教授大都是访问教授。许多中国商学院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开始在全球招聘全职教授,其中那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国人最受欢迎。中欧和长江等独立商学院在全球招聘方面走得最早,而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体制内商学院也在急起直追。

虽然中国的EMBA课程主要还是针对中国当地的经理人,但在一些国内一流的商学院里,外国人的比例正在加大。这些外国人大都在中国经商,或者担任跨国公司高层职务。他们攻读中国的EMBA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体会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结识中国的商业精英,这对于他们在中国开展商务往来很有好处。

最能体现中国EMBA项目全球化的还是那些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中国的大多数一流商学院都有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这些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的师资往往以外方为主,颁发海外商学院的学位,而且都有一些课程是在海外商学院完成的。例如复旦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一些课程就是在美国完成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本身就是一家中外合作的商学院,因此在EMBA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的特点。今年暑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主任梁能带领着30名EMBA英文班的学员启程前往美国,参加为期8天的“全球商务海外模块”课程学习。他眼中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教育已经和海外的一流商学院相差无几了。

中外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商学院开展EMBA教育水平。在10月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EMBA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同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联手推出EMBA高居全球第2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则居于第13位。去年这两个学校的全球排名分别为第6位和第20位,今年和去年相比的排名都有大幅提升。
在一个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一批国际一流的商学院也纷纷开设了一些全球化的EMBA项目,其中一些课程放在中国来展开。西班牙IESE商学院就有一个全球EMBA项目,这个项目课程分别在巴塞罗那、马德里、旧金山和上海展开,这个项目的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全球飞行到当地上课,并参观与访问当地的公司。

这种全球化的合作项目对于海内外的商学院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陆雄文教授表示,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合作大大缩短了复旦大学EMBA的发展历程。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院长MahendraGupta教授则表示,和复旦大学的合作也有利于奥林商学院了解当前中国经济和企业家的真实状况。

  防止同质化

随着国内商学院聘请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教授来中国教授EMBA,中国的EMBA课程和师资也在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在很多国内商学院,讲述商法、经济学或是战略课程的教授往往是同一个人。这些知名教授仿佛开全球巡回演唱会的超级明星,“游教”于国内的各大商学院之间。

许多中国一流的商学院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全职教授。为此他们采用了两种办法:一是吸引那些在海外教学的中国教授,或者招募那些刚刚在欧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二是把现有的师资人员送往欧美的一流商学院接受培训,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

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就非常重视与美国顶尖商学院的关系。在清华的师资中,有超过40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待过6个月,其中有30人还在哈佛商学院待过3个月,学习如何开发课程及教学。过去10年来,复旦大学也一直在把教授送往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海外一流商学院接受系统培训。

陆雄文认为,通过和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合作,能够使复旦的管理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他说:“我们推出一些课程吸引海外同仁到这里授课,我们帮助他们发展关于中国的研究思想和研究理念,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最新的观念与商业理论。”

12月初,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18所著名商学院的教授们齐聚在复旦大学,近70名教授组成的学员参加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和写作培训课程。在此之前的8月份,他们已经在哈佛参加了为期8天的培训。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华人社会的教授开发出针对华人企业的案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经制作了许多关于中国的研究案例,并正在朝更严谨的学术研究方向前进。该院副院长郭理默教授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正在准备引入激励措施,说服教授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只要有文章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我们就要为之庆祝,这是我们必须形成的一种文化。”
除了师资力量和研究水平之外,教学行销与课程管理也成为决定EMBA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赵鹰认为,围绕课程展开的讨论的组织、作业的按时完成、教授的审批、对同学的反馈、学生活动的组织、海外游学在当地的资源调动能力和课程组织、校友会的长期服务等,往往能决定一个EMBA课程的成败。

为了让EMBA教育更有特色,中国的EMBA项目也在引入一些差异化的专业设置。比如说复旦大学推出传媒管理方向的EMBA班,清华大学的EMBA项目设有房地产和国际管理方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项目设有高级营销方向和财务金融方向,上海交大则推出技术管理方向的EMBA。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EMBA的品牌与规模优势愈加明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已经开展了10年,累计招生3427人,今年招生人数为556人,这样的规模对于注重校友网络的EMBA学员都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因素。而复旦、交大、清华、北大这样的传统名校的背景和庞大的校友网络也是他们吸引生源的重要法宝。
目前中国有四所大学获得了EQUIS国际认证系统。除了内地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外,其他三所都集中在香港,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有人认为,国际认证对本土院校来说并不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些认证所强调的管理理念和指标却能为中国商学院的长远发展设定清晰的目标。
对外联络与合作办公室

2005年12月15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