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下午13:30-15:00,现代产业经济学系列讲座第38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601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上海交大安泰经济学院孙宁副教授,主题为“An efficient dynamic auction for multiple complements”,由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陈杰博士主持,校内外多位老师、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在讲座一开始,主持人陈老师首先向各位来宾介绍了这次讲座的主讲人孙宁副教授。孙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得日本筑波大学社会经济学博士(1998),曾在日本秋田县立大学系统科学技术学部任讲师、副教授(1999-2005)。2006年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博弈理论、拍卖机制设计。研究成果发表于:Econometrica,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Economics Letters等国际一流期刊。陈老师对孙教授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的世界级一流成绩给以了高度赞扬。
讲座开始后,孙宁教授首先介绍了现代拍卖方式中单物品拍卖和多物品拍卖的区别。随着网络时代发展,多物品拍卖越来越盛行。多物品拍卖时,拍卖行(中介)出于拍卖可行性考虑一般选择序列拍卖而不是同时拍卖方式,但在序列拍卖方式拍卖具有互补替代关系的多物品时,竞标者由于拍卖信息部不对称等原因多会产生后悔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拍卖中介进而选择组合拍卖方式,根据弱互补关系对拍卖品进行组合拍卖。
随后,孙宁教授假定在拍卖市场中存在具有互补性N种物品和M个竞标者,且对于每个竞拍者来说拍卖品都是具有效用上的弱叠加性(weak additivity),也就是说N种拍卖品的组合后的效用一定大于等于单个物品效用的简单叠加,但同一拍卖品或拍卖组合对不同竞拍者的效用可以不同。孙宁教授通过对不同拍卖组合的深入研究,得出了如果在拍卖市场中达到非线性价格均衡,则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每个竞标者对不同拍卖组合的效用取整;对每个竞拍者来说拍卖品都是具有效用上的弱叠加性(weak additivity)。
孙宁教授基于以上分析最后设计出一种有效组合拍卖机制:首先假定每种拍卖组合起始竞拍价为0;拍卖中介的目标追求定为拍卖所得收入最大化,竞标者的目标追求为拍得物品预期效用与拍得价格之差最大化。那么,如果某轮组合拍卖中没有剩余需求则拍卖终止,如存在剩余需求则由拍卖师加价进入下一轮拍卖;如果加价拍卖时竞拍需求不足,则由拍卖师随机指定最后一轮某个未加价轮的竞拍者拍得组合物品。孙宁教授指出,在满足上述条件下,经过N拍卖后最终总是可以达到市场均衡价格,实现市场出清。
讲座报告完毕后,与会者就竞拍者与拍卖行的目标函数如何描述和存在过剩需求条件下,由拍卖师指定中标者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讲座让到场的老师、同学都得到了丰富的收获。
简报初稿制作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储贻波,审定人:陈杰。
注:简报未经孙宁教授审阅,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孙教授报告内容意思。对本问题感兴趣的同仁可向孙教授索要An efficient dynamic auction for multiple complements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