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

09GB优秀学生赵永红感言

新闻时间:2013-09-29 00:00:00

 “毕业两字于我而言似是极为久远而又极为鲜活的记忆,自打18岁离开校门,转眼已逾17.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却是别样惆怅压心头. 快乐二字,恰如膨胀之宇宙正逐渐远去.然两年的港大-复旦IMBA学习,却让生活重新充满了快乐与激情,思辩与明悟. 可惜时光如梭,转瞬又是毕业时.

 

   学校其实恰如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 学生一茬一茬地来,又一茬一茬地去,尤其在如今MBA项目满大街飞的时代,学生之于项目,尤如个人消费者之于一线奢侈品牌,项目更关心的是整个客户群,不会为单个学生量体裁衣;可MBA项目又好比第一份工作服务之企业,对学生之影响不可谓不太,即使是我们这些回炉的学生,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得良师益友,自是人生幸事。

 

   或许因于港大的声誉及项目的严谨及授课语言的要求,班上同学极大多数来自于在华外企,都极聪慧又极富激情,且自有一股青春的活力,而这恰是我曾经拥有可却正在失去的东西。与同学朝夕相处,久违的青春好似又回到了我身上.

 

   名如其名,港大-复旦IMBA项目的授课老师不仅有来自港大与复旦的精英教授,也有来自美国名校的名教授,细细比较,不同地方的老师,授课风格也是极不一样,殊为好玩之事.港大的老师,如果年青时即求学于香港或西方,则相当的国际化,但对内地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总是稍逊几分;而如果青年时求学于内地,则是相当的灵活,而复旦的老师,却又稍欠几分国际份,美国的老师够专业,但有时又不免让人觉得是火星上来的.而这样的DIVERSITY,恰恰又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魅力所在, WHY?因为它能刺激你去思考,比如团队激励,比较下现实,再看看理论,你会发现他们根本不MATCH,可这不正是我们要做的吗?

 

   复旦胡群辰教授说“MBA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不同于过去的思维模式”,诚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