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你更愿做哪个?

新闻时间:2016-01-01 11:26:00
过去,大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人人却都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那么在职场上,到底是专才吃香还是通才吃香呢?职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且听锦江麦德龙采购部总经理,也是2009复旦-港大IMBA EB的校友,潘建荣先生,在2015复旦-港大IMBA项目介绍会上所分享的职场心路历程。
 
强强联合 首选复旦
即使工作非常繁忙,潘先生看起来依旧充满了活力。他穿的厚实的长款外套并没有遮盖住他干练的气息,举手投足间让人感觉到十分得体和亲切。潘先生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受访者,刚一落座,他就率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幽默地措辞引得我们一起笑出了声,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六年前,他申请和入读该项目的时候,与很多同学一样,也是通过同学的推荐而了解到这个项目。“首先,我的工作环境在上海,而复旦作为江南第一学府,当然是我学习知识的第一选择。其次,我在外企工作,我会想选择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项目。国外的大学对于中国经济情况的把握程度,我还是有些疑虑。我对香港大学有所了解,它同时也是亚洲一流的大学之一。这二者的强强联合,让这个项目成为了我的不二选择。”潘先生说。
 
潘先生的思路非常清晰,每一个选择对于他来说背后都藏有入微的思考,也会成为他坚持下去的理由。在他工作了三四年的时候,他也有萌生出要考MBA的想法,可是他结合了自己的情况作出了分析,认为还需要在工作中了解和沉淀更多的管理经验。MBA在他看来是一个突破口,将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纲协领,是一支强有力的助推剂。
 
直接获益 历久弥新
“我觉得我在这个项目中还是学到了一些领先的商业知识。”潘先生讲述了他求学时令他印象深刻的课程,广告营销是其中的一门。当时是大众集团总监为他们讲课,这位总监就是中国市场行业的领军者。“我们在香港大学上的课,他对于消费者的洞察和把握,有一套独特的经验。我在大陆的公司里面还没有看到过有如此精确的理解。这也是我所了解到这个项目最有特色的地方。”
 
除此之外,潘先生还回顾了许多令他敬仰的名师,例如中央货币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白重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刘翘等,他们不仅仅是行业中的翘楚,而且上课各有特色,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由内至外地理解管理这门艺术。恰巧,当时毕业典礼的第二天,潘先生就飞往新加坡参加了亚太区的职位考核。
 
“这个考核一共进行了三天,给你一打厚厚的英文资料,读完之后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商业案例并进行分析,再由评委进行打分。”潘先生并没有被这高强度的考核搅乱了阵脚,他回想起与此非常相似的项目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要具备快速检索和找出至关重要因素的能力,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项目中学习到的知识以及不久前经历的面试,都让他稳住心态沉着应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这也是职业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潘先生笑着说:“我很高兴我成为了我们那一届同学们中,最快获得回报的人。”毕业之后,同一届的同学们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那是一份与家人、工作伙伴都不一样的情谊。
 
转换角色 成为通才
潘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后来在大润发做采购。“大润发当时需要有销售经历的人做采购,因为采购之中包含了销售和市场,我作为一个中间人,非常明白采购决定销售这个道理。”在潘先生侃侃而谈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如今的采购不仅是关注采购本身,还要融汇市场链条上的所有环节一并考虑。在这其中需要把握市场的趋势,也需要考验商业的智慧。因此,他认为跨界这个概念在工作中和人才培养上都非常重要。
 
IMBA项目所要培养的就是跨界人才,现在作为该项目面试官之一的潘先生,也对招生情况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我们当年相比,现在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总结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并且与整个世界都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现在更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想报考我们项目,可以看出他们在走向领导岗位的道路中,要完成专才向通才的转换。”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在潘先生所就读的时候选择进行国际交流的同学们只占到了全班的五分之一,但是如今这个比率上升到了近百分之五十,全球化的趋势让同学们越来越渴望拥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利用业余 聚沙成塔
“毕业之后,我们班很多同学换了工作,有百分之二十的人选择了自己创业。有几个同学都做得非常成功。”麦德龙给潘先生提供了从容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在工作中不断地沉淀和提升自己。
 
对于日后想选择读MBA的同学,潘先生给出了一些建议,“工作的时候如果想作出一个突破和提升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在业余的时间,比如下班后和周末,其他人在玩的时候你花一点时间学习,天长日久的累积就会非常可观,这也是竞争的意识。如果想在职场上有所发展的话,必须在业余时间思考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潘先生还强调在做出读书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并且互相沟通,平衡好读书、工作和家人三方面的关系,这也是他建议读MBA要趁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一项值得的投资,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人脉,更多的是职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