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MBA项目

Fudan International MBA Program

 

相逢是首上帝的歌—访2001级复旦国际MBA校友孙艳华、吴盈坊

夜上海,老西门。七月的采访,约在了孙艳华和吴盈坊的家。
开门看见,男人高大温厚,女人娇美可人。温柔恬淡的一对璧人,笑着迎接我们。
之前分别看了两位的照片和文字,见到本人的感觉真切又美妙。客厅放着一套茶具,孙艳华摆弄着精巧的小瓷器,闲话叙事,边喝边聊,茶香袅袅中,往事一丝一缕飘荡在空气。幸福就这样慢慢荡漾开来。
从前:各自的光明与人生
谈及选择上海和复旦的理由,吴盈坊笑言:一切像神的带领,冥冥中,这份选择,简单又自然。出生于新加坡的她,拿政府经济发展局奖学金,大学期间在美国,毕业后回到新加坡政府工作。2001年4月,她陪同父母到北京,青岛等城市旅游,唯独没有上海。之后老板就问她要不要到中国来念书,在三个备选大学中她最认可复旦,喜欢上海,于是毫无犹豫作了这个选择。
2001年,新加坡政府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有利时机,有意着力培养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的高级人才,推出了“Asia Business Scholarship”的政府培训计划。作为第一批派出人才,吴盈坊在该计划的资助下,2001年9月她再次来到中国,身份已是不同。
吴盈坊的父亲是小学中文教师,对中国文化拥有深厚的兴趣和感情,父母经常到中国旅游,走遍中国大好山河。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深切影响到她,自小用中文交流无碍。对中国的兴趣也是一日日浓厚起来,后来的她果然将这份兴趣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从事新加坡与中国政府合作交往的事业。
同为01级的孙艳华,读MBA时才二十三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小时长在江西农村,上学很早,没有经历幼儿园,小学五年读完。11岁离家读书。大学时成绩优异,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MBA期间继任班长……言谈中孙艳华给人的感觉非常符合复旦国际MBA项目Young & Smart的选材标准。他说本科毕业时很不喜欢上海,大三暑假在闵行机电厂实习时,到市区要换好多车,到商场买东西受歧视,觉得生活质量很差,于是毕业时选择了杭州。工作两年后,重回上海,他坦言是冲着复旦来的:一直以来,复旦都是他的梦想,一方面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发展和眼界都挺好,这个城市比北京更商业化;另一方面,复旦与MIT合作的国际MBA项目也是吸引他的一大因素。理所当然,他来到上海,进入了美丽的复旦园。
追随一条不断超越的人生路,每日遇见新鲜。我们看到的是不断展开的人生画卷,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色彩与风景。在他们还没遇到时,他们的人生便开始发光了。相遇彼此后,这份光不断强大变亮,生命的黑夜与孤独,一遇这光便消散。
上海:谋生与谋爱
03年毕业到现在,短短六年,孙艳华便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第一位国内MBA员工做到今日资本副总裁。
复旦MBA毕业之后,孙艳华的人生便有一个高起点。读书期间他的成绩单上是全A,多次获得奖学金。辛苦的课程之余,作为班长的他,设计组织了很多活动,包括筹款、策划等都是自己去找去解决,在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他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一年的实习是参与新加坡公司的一个咨询项目,他在一位来自麦肯锡的顾问手下做项目,了解到咨询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之后就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
后来问及公司招人看重学生哪些素质时,他也谈及这些。首先,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学校读书,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不好,任务就没有完成。其次,读MBA期间,有没参与学生活动以及参与的程度。多参加学生活动,团队精神比较好,愿意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与帮助。当然也有考查其他素质,比如商业感觉、态度、动机、对行业的热爱与理解等。
2003年,当时认为高不可攀的BCG,在之前从没有招过国内院校毕业的MBA,孙艳华的“练习练习”,小试牛刀,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后,比想象中更顺利地跨过这个高槛,成为BCG当年在大陆校园招聘的8位新员工之一,优异的表现和能力使得他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之后BCG正式把国内院校的MBA人才放进库里。
2006年孙艳华离开BCG,到了今日资本,目的是寻找一个更接近实业经济的平台。当时有个重要的考量就是“挑战性强,每天都接触新东西。”今日资本从业三年来的感触,孙艳华感慨,这跟预期的相像。每天都有新挑战,看新公司新行业,每天也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看到当初投资的企业如“钻石小鸟”、“京东商城”一步步发展,觉得自己眼光没选错,也很有成就感。
在顺利的职场生涯中,孙艳华也有难忘的经历。到BCG的第一年,工作压力很大,常年出差,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同时有另一offer在等待他,他差一点就辞职了。一位资深同事给了重要的建议:“在BCG这样一个training school里最少要待两年。”后来他选择了坚持,果然学到了最intensive的东西。每一年有每一年学的重点。三年里他在BCG受到很好的训练,对他的职场影响很大,“起点高,走得比较顺。”
复旦:真情回馈母校 
如今,孙艳华经常于百忙之中重回母校,参与学弟学妹的课外活动。上个月他就担任“聚劲杯”创业大赛的评委,这次经历给他的感觉是复旦MBA项目现在越办越好了,对学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活动,让他们与业内的资深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在比赛期间看了很多份商业计划书,很受鼓舞。虽然这些企划不一定会被VC看中,但已经超出了一般MBA学生所能做的水平。他感叹,如今的MBA学生很聪明,眼界和视野都很广,也更加积极和主动,希望今后能与他们有后续交流。
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孙艳华从专业投资人的角度,给出了如下几个建议:第一,创业是艰辛的,从起家到成功要走过很多沟沟坎坎,会有很多高潮与低谷,这个过程很艰辛。创业人要学会享受创业的过程,学会苦中作乐,走得远的创业者都是能够享受艰辛中的乐趣,这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源泉。第二,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特别是团队资源。复旦提供的校友资源也是很强大的资源。有些创业者比较喜欢孤军作战,成功的难度系数大些。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创造机会。比如此次创业大赛的路演环节,积极跟评委交流,主动询问评委的建议,这也是一种利用资源的方式。
家庭: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新加坡和江西,是他们分别的故乡。从前,也许他们根本没想过与故乡外的这个地方有多少牵连,却不想后来成了两地的儿女。他成了新加坡的中国女婿,她成了江西的美丽洋媳妇。这一切都要感谢一座城市——上海。
几年前孙艳华对上海的看法还是抵触的,如今再问,他也笑,“房价还是比较贵。不过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城市包容性很强。能力强,能力弱都能找到自己的天空。在上海,你总能接收到最新的资讯,来自全球各地的最新信息与技术。”对于吴盈坊而言,这是一个让她觉得自在的城市,“走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会选上海。这里保留了所有的中国特色,又跟国际同步。不用愁找不到家乡的东西,既能吃到所有小吃,也能找到新加坡原汁原味的美食,还有朋友。”
一对优秀的男女,又是一对寻常的人间夫妻。从同学朋友慢慢相互欣赏,相遇相知到相恋,牵手人间,温暖美好。上海,这座城市成全了两个人的事业和爱情。属于两个人的记忆里,说起那场海上婚礼还是激动不已,恰恰发生在2004年海啸那天,苏门答腊岛的一面是他们的婚礼,大浪中平安举行。第二天早晨看到报纸,岛的另一面已是翻天覆地,狼藉一片,惊呼好险!一切都好像是神在庇佑。相逢是神写的歌,冥冥中牵引他们,来到上海,来到彼此身边,坚持相守相伴此一生。
2003年毕业后吴盈坊回国,05年再次派回中国。在中国念过书,并对中国有很多了解的人并不多,累积到的中国经验对于新加坡政府是宝贵的资源,这样的人才一直受到政府的保护与重视。对于吴盈坊来说,从刚开始说中文,再到人际关系,为人处事,她的中国经验,不断的使用与更新。外派的时间也在不断延期。
两人平时的工作都很忙,聚少离多,问对家的概念。“家,就是他。”吴盈坊望着孙艳华微笑,不带迟疑。孙艳华接着讲两人先后出差到北京,“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北京就是我们的家。”空气里弥散着喜悦与幸福,有股馨香的气息。真爱如茶。爱让他们彼此为家。
出门想起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日记》,写人类最古老的一对夫妻,亚当最后对夏娃吐露心声:“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伊甸园。”
七月的夜风,温柔美丽,突然想化为夏天的风,带着这股幸福的气息,略过城市的大小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