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金蝶软件掌门人徐少春先生激情演讲掠影

2006年05月31日
5月28日下午,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先生莅临聚劲论坛,为复旦MBA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徐先生首先指出并纠正了有关谈及到软件时人们的一些误区,诸如:将中国软件与印度和欧美相比,认为软件就是外包;认为软件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行业令人失望;认为互联网公司就是软件公司等。
 
然后,他谈到,这样的曲线分成上游和下游,软件工业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产品模式,第二是代工模式,就是接人家的订单进行加工,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的外包。第三个模式是服务模式,不生产产品,不生产波音飞机,但是航空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软件外包不等于整个软件,除了外包模式之外,还有产品模式,有服务模式。而产品与服务占据的附加值高的两端,而代工则处于低谷;前两者分别属于产品领先型和客户至上型,以IBM, SAP, ORACLE, Kingdee和 Accenture, Neusoft为代表,而后者属于出色运作型,以TATA, INFOSYS为代表。
 
紧接着,他阐述了软件业的三大趋势。第一个趋势是产业链化。徐总裁指出,金蝶的渠道伙伴在全中国包括亚太地区超过了一千家,覆盖中国211个城市,金蝶已经成功的进入了亚太地区。所以,这样一个产品模式运营的公司,当金蝶的渠道伙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当金蝶达到联想的规模,将来金蝶这样的公司,就是软件产业当中的联想。第二个趋势是网络化。
 
徐总裁还列举了阿里巴巴例子,他指出,实际上阿里巴巴不是一个软件公司,而是一个中介商,是以软件平台作为基础,这些软件不是IBM提供,是金蝶提供的,但是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去开展B2B的交易,这点是电子提示。随着商务的不断变化和变革,需要信息化,需要软件,这是未来的趋势和希望。第三个趋势是服务化和个性化。徐总裁指出,这是软件工业过程中最吸引人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的机会。
 
最后,徐总裁激情地说道——“软件厂商是IT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你不仅要盖屋里的厂房,也要构建IT的建筑,没有它,你也很难有你的竞争优势。所以房地产市场有多大,中国的软件市场就有多大,过去华为、联想等IT设备与硬件厂商最强,并且走向了世界,我想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的中国企业家走出去了,他们带着硬件走出去了,未来就是我们软件厂商的天下,所以,我想再过五年、十年,中国的软件也将最强,并且走向世界。
 
在接下来与MBA学员的直接互动中,面对金蝶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巨头的竞争、如何防止员工流失、直销与分销冲突等尖锐的问题,徐总裁从容不迫,一一作答,展现出对自己经营之道的十足自信,让大家领略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家风范。我们相信,在徐总裁的带领下,金蝶软件定将发展的更快更强,正如题目所说,中国软件业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MBA项目
2006-5-30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