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MBA网 2007-5-25

记者:复旦大学是每年都参加中国MBA发展论坛吗?您觉得每年一次的MBA发展论坛对中国的MBA教育有何促进作用?
周华美:是的,我们复旦大学是每年都会派代表参加MBA发展论坛,MBA项目对这个论坛也是相当重视。我觉得每年一次的MBA发展论坛主要有两方面比较明显的作用;第一是能与各兄弟院校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自我改进和提升。第二个是通过论坛给各院校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为不同院校的学员提供了互相启发、共同分享知识与经验的机会,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并汇聚形成难得的人脉网络资源。
记者:复旦对MBA发展论坛真是相当重视,现论坛进行到一半了,您觉得人民大学这次举办的第八届MBA发展论坛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崔智慧:虽然我没有参加过往届的发展论坛,但是我觉得人大这次举办的第八届MBA发展论坛办得非常成功,据我所知单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就有200多位,从会址选定、车辆与食宿安排都非常周到细致,作为与会代表我们很感动。

中国MBA网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本次MBA发展论坛的主题“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汇与融合”?
周华美:中国的MBA教育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也不长。我觉得如果把中国的MBA教育全盘西化是不能够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的,我们现在的MBA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具有全球化视野并且能在本土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这次主题把西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这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我们复旦大学MBA项目的办学主旨。
记者:那么作为一名复旦MBA学员,您是如何评价复旦MBA生活的呢?
崔智慧:进入复旦MBA学习以来,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不仅仅来自于极富挑战性的第一课堂,更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我们在“聚劲论坛”中倾听来自于企业界成功人士的声音,在“知微·行远”人文论坛中聆听大师智慧,在Study Trip中接触最直观的管理成果,在俱乐部活动中与专业人士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我们利用着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升自己。

记者:陆雄文院长在此次论坛上谈到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提到复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项目最多的管理学院”。可以简单谈谈复旦管理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吗?
周华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借鉴国际化教育模式方面卓有成效,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学院早在1999年就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合作创办复旦国际MBA项目、之后又与香港大学、挪威管理学院合作培养MBA,2001年学院与美国著名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办EMBA项目。
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被选送到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等国际一流商学院学习和联合开发MBA课程,使复旦MBA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与国际标准迅速接轨。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复旦MBA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国际交换学生方面,复旦管理学院一直走在国内商学院的前列,并于去年加入了国际交换学生项目(PIM组织)。目前复旦管理学院每年接受约80名国际学生,派出40余名交换学生。
以06级国际MBA为例,六十余位学员中有十多位是来自其他各国的留学生。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中国本土的学员与外国留学生们在他一起讨论案例,分享不同的学习与成长经历。同时,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国际交换名额,其中包括伦敦商学院等多所国际知名商学院。同时,来自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国外商学院的教授也会经常光临复旦MBA课堂,进行短期授课或讲座。
正如陆院长所说“复旦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复旦MBA一直在东西方文化结合方面不断探索,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有深谙中国国情的一流MBA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