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运动员的价值应系统开发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于:中国经营报  2008-9-28
    者:董 

奥运会无疑是个最大的“梦工场”,明星运动员成为各方追逐的对象。如何使运动员的品牌价值得到很好的开发,使多方获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奥体育产业中心研究员裘理瑾博士认为“系统开发”很重要。

 《中国经营报》:在明星运动员中,像姚明、刘翔这些被品牌青睐的运动员不少来自上海,上海在对运动员的价值开发上是不是更成熟?
裘理瑾:不能这样说。这些运动员虽然是从上海队出去的,但他们是在国家队出的成绩。也就是说在国家队他们的品牌价值才得到了体现。上海的运动员并不会因为他是从上海来的,品牌价值就比别人高。但不能否认,在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海派大城市的社会氛围更适合偶像型的运动员。也就是说,他们在上海这样一个氛围内长大,接受教育,除了体育之外,关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能要比其他地区的运动员稍优越些。但是在整个的竞技体育方面,上海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因此,除了竞技训练、培养之外其他的因素可能使他们更容易被品牌相中。

    《中国经营报》:我们发现,现在运动员的培养和过去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
裘理瑾:当我还是运动员时,我们的培养环境基本上是全封闭型,只需要将自己的竞技项目练习好即可。比如我是游泳运动员,我只需要提高游泳技能,这是衡量运动员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上海运动员的培养不仅限于专业技能,体育局很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的培养,还有和社会的接触等,这些相比以前都开放了很多,他们与自己的同龄人有着更多相似的成长背景,而非被隔离开来。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将体育作为了自己的职业。

    《中国经营报》:这种不同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运动员自身的商业价值有哪些影响?
裘理瑾:在商业社会中,运动员是体育产品的一个类别,他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品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要找他们做代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是运动员在各自竞技项目中的优异成绩,但运动员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其传统文化背景等,都是作为品牌价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运动员以后的规划,其实对很多运动员来说,都是从小接受竞技训练,过了30岁之后就很难从体育中寻找到生存空间。体育市场的良性发展使他们可以更早接触社会,了解商业,使未来的路更宽。

    《中国经营报》:我们发现,很多明星运动员的价值在服役期更容易得到体现,如何能够保持他们品牌价值的持续性?
裘理瑾:运动员的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服役期,也有些人退役后依然能够保持着较高的商业价值。比如篮球明星乔丹,他已非运动员,即使退役后,依然还是美国偶像,这种多元化的价值使追随者们能够挖掘不同层面的价值。但中国鲜有体育明星可以做到,因为中国对运动员除竞技技能以外的开发起步比较晚,经验不足,企业一旦发现了某个明星运动员的价值后甚至还会一哄而上。这根本不是个理性的做法。

    《中国经营报》:应该怎样向成熟的体育商业市场学习对运动员品牌价值的开发?我们的未来也许是怎样的?
裘理瑾:中国的明星运动员价值开发较短,而且容易开发过度,这对个人品牌的持续发展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有时候甚至对企业也一样。但在体育经济发达的欧美市场,运动员的品牌所有权属于自己,而非国家。他们或有经纪人,或有专业的经纪公司。这些中介方在早期进行投资,甚至做好了长远的战略规划,尤其像一些技术型和技巧型比较强的项目,是需要前期进行长时间的默默投入的。
国内企业请体育明星代言时,多数会选择他出了成绩之后,而且只找眼球人物。对企业来说,这样容易使成本增加,而过多的代言也会使运动员的价值在短期内被过度开发。不过现在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未来,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管理中心还是企业,包括运动员自己,可能都会逐渐对明星运动员做出一个战略性的品牌价值规划,最终是多方的长期获益,而非昙花一现。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