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进入了第六讲,花旗集团堪堪渡过了又一次难关;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加剧;通用汽车告急,上海通用前景迷茫;中国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危机。每天打开新闻,都是些令人揪心的报道。中国的金融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在上半讲中,Mr. Michael Nelson介绍了花旗集团国际企业金融服务在中国的发展。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在不断增加和发展,他们对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2004年,中国政府开放外资银行企业人民币业务之后,花旗中国在跨国企业金融服务的业务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花旗有着许多中资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譬如他的全球优势; 同时,他和许多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得花旗中国的国际企业金融业务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花旗为跨国企业主要提供现金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业务,并针对跨国企业目前所关心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由于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资产流动限制,如何处理过剩的现金流?花旗会针对不同的企业情况,设计合理高效的现金管理模式。再如许多跨国企业希望能够在一家银行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无须在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之间转换。花旗中国因此在中国积极地寻求合作伙伴,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提供完整全面的企业金融服务。
下半讲的嘉宾是复旦的校友,现任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商业银行部总经理的张之皓先生。商业银行部是对公业务的另一块分类,区别于跨国企业部,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国内的中小企业,当然,花旗对中小企业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是达到中型企业的标准。在跨国企业业务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率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做中小企业业务,甚至把它提高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来做?中小企业业务如何获利?目前形势下,银行还会不会继续维持中小企业业务?这些疑问都在今天张先生的讲座中获得了答案。
中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占了GDP总值的极大比重,发展得迅速,但同时,它又是被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所忽视的一块业务,理所当然地,它得到了花旗银行的青睐。虽然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仍然存在信息不完全透明、个人信用机制不健全等漏洞,但业务前景令人看好。
花旗在中小企业的业务上主要有两个特色:业务创新和信用评级。
业务创新是指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所设计的产品,如针对外贸出口型企业所设计的外汇管理的业务。其实,许多业务对银行来说并非完全创新,只是目前众多中资银行对中小企业业务还停留在仅仅贷款和存款两项上,而忽视了企业的其他需求。花旗中国则显得鹤立鸡群,在它的中小企业业务中,贷款仅占15%。
信用评级是花旗中国对中小企业业务风险管理的一个方式。花旗历来重视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乐意提供信用贷款,而不完全是抵押贷款这一种模式。花旗的授信模式主要分三层,一层为针对大型企业的个案评估,即从整个行业、国家背景到企业、产品管理等的综合评估;第三层是对个人客户的标准化信用评分,根据个人背景条件打分;中间那层就是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花旗根据中小企业的综合情况分为A到D四个等级,其中D级不提供授信,其余三级则分别设定了最高授信额度,然后再根据个案在该额度内提供授信。这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有良好的信用等级,即使没有抵押物,一样可以获得花旗的贷款,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甚至再融资的便利性。
当然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周期比较短,尤其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银行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花旗主要针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监管,控制企业的贷款使用方向和银行分险。
(特约撰稿:08IMBA罗晓静)
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