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第三方物流、模式创新与跨境通”--复旦MBA物流俱乐部第二次分享会

2013年12月20日

一个真实的快递行业是怎样的?

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能有怎样的突破?

跨境通——物流与第三方支付的产物又是怎样?

 

12月14日晚,物流俱乐部在李达三楼105教室成功举办了第二次分享会——第三方物流、模式创新与跨境通”。物流行业的神秘面纱全面揭开,三位资深嘉宾带领大家走进第三方物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与发展,共同探讨物流管理模式,并特别推出物流与第三方支付相融合的产品——跨境通。

 

 

张潇是TNT中国区销售经理,首先为大家带来《快递行业市场与直营团队浅析》的分享。作为拥有十年以上的空运和国际快递销售经验的他,对于行业发展,客户需求和企业运营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目前看来,航运市场是乐观增长的,其中亚太地区占了主要份额,而中东地区增长率最高。过去三个月,航空市场整体增长率在3%左右,并预测在后一个十年,主要航空公司的年增长率将在4.8%左右。中国在亚太地区占40%,其中国内需求明显大于国际需求,并在持续增长。对于服务质量,张潇表示跨国航运公司比本土航运公司更佳,除了合理的价格、友好与专业的团队、更多的服务选择,这些航运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愿意与其它公司共享价值。要增加销售额,正是要从以上几点着手,时时培训专业团队、确定所有顾客需求并从中挑选正确的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以超越顾客的期望值。

 

接下来,来自MBA 秋3班的闫永立通过《基于价值链的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向大家分享了他对于物流行业的独特见解。他表示,物流行业正处在成长期,已形成生产-资本-消费价值链互联互通的初步格局,未来5年内,国内将建立完善的物流价值链系统。对很多同学之前询问的如果要做物流,应该从哪一点切入,闫永立回答道:“物流师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物流从一种传统的模式,已经演变为一个有信息流参与的现代物流系统,服务持续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平台迅速崛起,龙头快速成长,行业整合势不可挡,物流需求越来越大,中小企业成批死亡。

 

近年来,物流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融合、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智能化引发热烈讨论,一体化物流、众包供应链、平台化的立体生态链、大数据与金融都是新经济带来的模式升级。那么,对于这些创新应该如何去管理?他指出,“轻资产、重资本”应作为解决方案的核心,而“营销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信息电子化、服务精细化”应作为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模式,运用信息化平台模型管理。随后,闫永立又介绍了电子商务物流的解决方案、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模型、全程供应链管理、全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平台模型等诸多模型,并最终总结,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上,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依托,实现集约化管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共享价值将成为企业理性成长的基准点,而“核心价值-专注领域-关键优势-长期合作-互惠互利”成为新的发展模式。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来建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最后,吕峰为大家带来了《第三方支付与跨境通》的分享。吕峰作为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长期从事口岸物流信息化及航运金融领域相关工作。货代船代有贷款融资的需求,但传统方式有诸多缺陷,譬如风险大、流程多、门槛高等,于是便促进了在线支付的发展。航运电子支付志于打造航运领域多费种支付超市,提供航运企业融资解决方案,针对航运企业自身特色及银行的风险偏好,提供多家多款银行特色金融产品在线化,结合支付通道及航运电子支付产品,实现随借随还,利息成本最低化。接着他介绍了航运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过程,货代企业在线进行订舱交易、业务录入,在线向银行转让应收账款并发起贷款申请,而银行通过合作企业,核实发票和贸易背景信息的真实性。核实应收账款后,向货代企业发放授信。对于中国跨境网购市场,吕峰表示潜力巨大,主要问题在于商家的流程不畅及消费者的体验较差。跨境通是一种全新的跨境购物通道,这种公平、开放、极具公信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出现得天时地利人和,能为商家提供便捷阳光的快速清关、快速通畅的跨境支付以及完善的物流系统匹配,提供全程式服务与高价值用户。为消费者,它同样配送时间短、操作方便、保证正品配送成功,提供了高品质购物体验。跨境通的两种模式中,自贸专区模式比较适合于传统贸易商以及部分从事快速消费品的电商,直邮中国模式比较适合于品牌商以及部分从事奢侈品和未通过国内审查商品的电商。

 

 

在问答环节,嘉宾们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热情提问,物流俱乐部第二次活动分享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复旦MBA物流俱乐部

复旦MBA项目

2013年12月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