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集热情服务同学 对外聚精英打造复旦MBA品牌
——复旦大学第三届MBA学生代表大会成功举行

2006年04月25日
2006年4月23日下午,复旦大学第三届MBA学生代表大会在管理学院李达三楼105隆重举行。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陆雄文教授,MBA项目主任祁新娥副教授,MBA项目副主任、复旦与MIT合作国际MBA项目主任张延玲老师,复旦MBA项目学生事务部所有老师,以及73位来自MBA项目(春季、秋季及深圳班)的学生代表、9位来自BI项目、沪港项目及MPAcc项目的列席代表出席了大会。
 
陆院长代表院方向大会致辞。首先,他对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讲话中他指出,复旦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管理学院要先行突破,而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就离不开有一个世界级水平和声誉的MBA项目。在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过程中,不仅院方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软、硬件水平,而且更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努力。他提出,MBA同学要更多地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与发展中,各抒己见、奉献智慧、群策群力。最后,他对新一届学联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能以服务MBA同学为己任、不断扩大学联影响力,从而提升复旦MBA品牌。
 
接下来,第三届学联主席王栋同学向大会做了2005年学联工作总结报告,与大家分享了过去一年学联工作的可喜成绩、成功经验以及对未来学联工作的展望。
 
站在新起点,共谋新蓝图。大会第四项议程是学生代表分组讨论议题,交流复旦MBA及学生联合会的发展大计。近百位代表分成11个小组,就如何建设复旦MBA文化,形成复旦MBA独有的特色及竞争力;如何更好搭建校友平台、增加交流机会;如何建设有影响力的社团俱乐部;如何加强校际MBA直接交流;如何扩大复旦MBA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等十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讨论结束后,各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对大会进行了精彩的呈述。
 
“复旦MBA文化及特色”议题成为本届学代会代表们讨论的重点。第7组侯全义等同学在呈述中提出,复旦MBA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创新、激情、开放”——理想坚定、热情十足、勇担责任,同时视野广阔、心态开放,追求创新,包容失败。第9组陈丹等同学把复旦MBA文化概括为:“自身定位零级、入校从零学起、出校从零做起”。第六组杨智俊等同学认为,要立足复旦百年的深厚底蕴,以复旦的人文传统和自由学风充实MBA的内涵,形成“融会西方先进理念,传承东方传统智慧”的特色。
 
对于提升复旦MBA项目的综合实力这一议题,同学们建议:院方能够更开放地运用资源,走出院门、校门,考虑将其他院系、其他学校、甚至企业中的管理精英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不断探索复旦管理案例库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整合、积 累
复旦顶尖的教研实力和MBA学员、校友实际案例两方面的资源;注重加强校际交流,主动与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商学院MBA学生开展交流与合作,贡献资源、力求双赢,提升社会对复旦MBA的认同。
 
而有关学联自身建设议题方面,潘立峰等代表建议延长学联的任期,使学联更稳定、务实;建立有一个有效的学联管理机制,使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承接能更顺畅;建设有影响力的社团与俱乐部,扩大数量、丰富形式、极大投入。此外,代表们还就聚劲网的建设与宣传、校友资源的利用、信息及资源共享、媒体宣传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在短暂的会间休息后,大会进入第六项议程,新一届学联主席选举。通过主席候选人两轮激情演讲及现场Q&A,以及全体学生代表民主投票,来自2005级春季班的张志伟同学当选新一届学生联合会主席。新当选主席张志伟在就职演说中首先感谢代表们对他的信任。他表示,他会在今后开展学联工作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大会最后,由MBA项目老师为上一届学生联合会成员颁发了纪念品,以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对学联工作的热情投入、真诚支持与辛勤付出。同时,也激励新一届学联成员能够再接再厉!
复旦大学第三届MBA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是MBA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众人齐心协力开创管院、MBA项目学生工作新局面的一次动员会。我们坚信,新的一年,新一届学联会在管院领导与MBA项目组老师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与全体MBA学员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把学联工作推向一个高潮,创造更为辉煌的成绩!
 
复旦大学MBA项目
2006.4.24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