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与世界一流商学院同步

2006年09月20日
来源于:《新闻晨报》2006-9-14
 
与世界一流商学院同步
                                                     ——复旦MBA的国际化之路
 
从今年《福布斯》中文版评选的“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来看,国际化视角和全英文授课的MBA毕业生薪酬继续飙升,国际化MBA日益成为申请者的首选。复旦的国际化进程,大家有目共睹,始终活跃在MBA的前沿。那么,复旦究竟是如何打造国际化视野的学生的,有什么绝招?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MBA前景】
国际MBA将成为申请者首选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正在进入一个全方位的工商管理时代。一大批立足本土发展、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化MBA呼之欲出。而与此同时,许多工作5、6年,英文基础好,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却遇到了职业上升的玻璃顶。这个时候他们把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MBA教育,把读MBA课程作为职业发展的跳板。截止到目前,中国共有96所商学院具备MBA招生资格,2006年报考MBA考生人数超过4万人。
 
作为高端工商人才培养的基础,商学院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已成为众多报考者考量MBA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申请复旦MBA的队伍中,不少人看中的正是复旦“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厚重的人文环境,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一位复旦IMBA(国际MBA)的在读生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全部教材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90%的教师都到美国斯隆商学院进修半年以上的时间,要读就读最国际化的MBA课程。”很显然,学生在选择MBA项目时越来越实际,他们十分注重自己从项目中可以获得的实际能力。
 
据悉,今年,复旦管院MBA的招生计划同往年一样仍是360人。而全国有1900余人报考。从复旦管理学院得到的最新消息是,MBA的学费已经由8万元涨到10万元人民币。
 
【探索之路】
师资:自我“造血”,不打“雇佣军”战
 
商学院的师资无疑是核心竞争力。上海的商学院最先打出国际化的战略,中欧工商学院通过整合国际商学院的教授资源为己所用,长江商学院也以引进、培育强大的国际化师资为主打,以此走国际化道路。与之不同的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早已通过与国外一流商学院合作培养本校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作为复旦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管理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国际化水平的师资,从1996年项目确立至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经先后派遣近60人次的教师前往MIT斯隆管理学院进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说,“原来我们派老师到国外听课,把学到的东西搬回来。现在我们复旦的教师同国外合作伙伴的教授同台上课,友好‘竞赛’。我们的课程体系与国际主流商学院是同步发展、同步更新的。参加教学培训与课程开发,并有机会开发并进行长期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也开始和国外商学院教授开展合作研究。”
 
一般的商学院都是采取聘请外籍教师作为师资和教学国际化的标志,但其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大部分的教学是由本国教师来完成的。陆雄文教授在一次国内商学院校长论坛上说,“外国教授对中国很有热情,但是他无法回答中国的问题,他的新思想、概念仍然是居于外国市场的,对于中国问题我们需要有中国的教授来回答。面对中国学生的提问,海外教授只能告诉你一般的规则,然后请你们自己思考。而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需要得到一种辩论,需要领进门的启迪。”
 
项目:国际化合作加快进程
 
在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十分看重国际合作。在寻求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并以此去打动合作伙伴。复旦讲究“门当户对”,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合作,合作时注重结合本土和复旦优势学科的特点,发掘特色办学项目。如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商学院与复旦大学合作开设的“奢侈品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等。
 
目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国际合作分为三个基本的层次:第一层次的合作是交换国际学生、派遣访问教师;截至2006年7月底,管理学院已与21个国外商学院建立了交换学生的合作关系;中间层次的合作是共同进行项目的研究,例如丹麦CBS教授与复旦的教授一起向欧盟申请基金进行一名为MIKE的联合研究亚洲经济的合作项目;更深层次的合作则是联合办学。
 
管理学院目前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共有6个,分别是复旦与MIT的IMBA项目,复旦-港大IMBA项目,复旦-BI挪威管理学院的MBA项目,复旦-汉大双学位硕士项目,复旦-华盛顿EMBA项目,复旦-意大利Bocconi/Luiss双硕士学位项目。
 
培养:多管齐下锻造国际MBA学员
 
国际MBA从学员进入门槛之前,就严挑细选。以往,如果要进入复旦国际MBA项目学习必须首先通过MBA项目录取,然后才通过两轮英文面试和审核进入国际MBA班进行全日制的学习。2007年复旦国际MBA在招生录取流程上将有所变化,计划招收120名学生,届时将优先录取报考国际MBA班的学生,没有被国际MBA项目录取的考生依旧有机会进入MBA项目学习。
 
跨进门槛之后,将是一系列的国际化培养。复旦MBA项目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学生的商业实践,比如在课程内外引入更多的资深企业管理者作为客座讲师,参加各种国际商业竞赛、增加新开发的本土案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案例等,此外,复旦MBA学生自己成立了各种性质的学生俱乐部,例如营销俱乐部、金融俱乐部、IT俱乐部、物流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等,学生将有机会与顶尖商学院的MBA学员们同台竞技。
 
据悉,复旦-MIT IMBA项目从1996年招生到现在,已经有475名毕业生。目前,该项目2005届毕业生平均每人拥有2.5个就业机会,毕业后的年平均起薪达到15.7万元。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