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0月10日,第六届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204正式开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花旗集团均对本门课程表示了极大的重视,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和花旗集团中国区CEO Richard Stanley先生亲临课堂,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双方共同回顾了复旦与花旗良好的校企合作历程。陆院长强调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对于双方都有受益,并祝愿这个项目继续开展下去并且逐步提高。同时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复旦学生能领略花旗优秀的企业文化背景和管理理念。Richard Stanley先生简要介绍了花旗集团的战略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他接着细致回答了在座同学提出的关于花旗集团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等相关问题。
随后,花旗集团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为在座同学做了题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及展望”的报告。报告先后介绍了中国经济基本运行情况并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性因素。
首先,沈先生为大家介绍了全球主要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的GDP、CPI等发展情况,通过图表简要说明了全球四大经济体(西欧、美国、中国和印度)近1000年来的经济发展比较,同时通过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以及发展的不均衡,指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让在座同学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有了大概的了解。
其次,沈先生分析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即过渡依赖投资和过渡依赖出口、投资结构和贸易结构不平衡都造成了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等众多突出问题。他指出,中国未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较小,认为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预计今年的通货膨胀率较低。在利率调控方面,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调控贷款利率,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没有实际的调控,这也是投资过热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因为实际的市场利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汇率改革方面,沈先生通过图示向我们展示了韩国、日本和台湾的汇改发展和变化情况,并指出中国的汇改情况与上述三国存在很大的相似点,至少有值得借鉴的方面。
此外,沈先生还就中国银行业贷款风险、各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中国老龄化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沈先生分析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指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投资回报率较低,政府效率以及经济自由度也不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紧密的关系,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也将带来影响。两个半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但在座同学仍意犹未尽,又纷纷就本次讲题向沈先生提出众多问题,沈先生就每个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
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由复旦大学和花旗集团共同举办,旨在促进复旦大学MBA学员进一步了解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理念、创新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开阔思路,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
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自2000年开办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成功推出五期。从前几期的课程开办情况看,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金融知识得到积累和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对我国金融行业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因而,此次的复旦-花旗金融实务课程报名工作得到管理学院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近200人,大大超过预定数额,最后约100位学员幸运入选。
MBA项目
200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