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8日,花旗集团的Alex Sin和Erik C. Mahlke莅临管理学院,讲授花旗银行风险控制以及银行信息技术运营及结构方面的业务知识。

众所周知,风险管理是银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失去风险管理或风险管理不到位都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危害,如巴林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不严,监管不到位。因而,此次课程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在座学员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认识。
Alex系统地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信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如何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是每个银行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而风险的高低与银行业务回报率的高低紧密相关,因此,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思路便是如何将风险高、回报率低的业务向风险低、回报率高的方向转移。
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认识、风险的界定、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措施等四个方面,在银行实务中具体体现在对客户的认定、信贷的产生、信贷的监控和组合管理以及问题贷款的处理等方面。
那么,如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呢?据Alex介绍,主要包括对客户规模及盈利程度分析、客户所在行业的周期分析、客户财务状况的分析、行业进入退出障碍、政府政策方面的分析等。在这些因素当中,Alex认为,现金流枯竭是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的最关键因素。当然,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而言,包括过度增长、泡沫过多、进入未知领域、管理存在缺陷、不适应市场变化等诸多管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分险监控重点。

在谈到具体的风险分析措施时,Alex形象地把它形容为“望闻问切”,注意观察-认真倾听-仔细询问-细心分析,要通过对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行业比较分析,甄别可能存在的陷阱,找出风险点所在,最终对风险有个合理准确的评估。
最后,Alex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讨论,形象分析了银行在提供融资服务上对贷款客户市场份额、投资情况、产品、管理以及财务状况的关注及审查。讲座结束后,在座学员踊跃发言、提问、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随后,本次课程的第二位嘉宾Erik为学员介绍了花旗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结构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花旗银行的内部网络系统纷繁复杂,包括客户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系统、技术服务及控制系统、财务系统等,他们如同银行的发动机,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为操作过程,从而将银行高质量的服务送达客户。
花旗银行的内部网络覆盖了国内所有分支机构和业务,并在上海(区域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花旗银行在亚洲建立了多个区域处理中心(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以满足客户24小时的现金需求。在系统质量控制方面,花旗银行通过客户回馈、每日核查、每周过失报告、每季自评、每年总结提高等举措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在系统内部运营方面,主要通过对员工(界定职责、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客户、财务以及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来控制风险。
最后,Erik还向在座学员展示了花旗中国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两位嘉宾的演讲介绍,让在座学员进一步加深了对花旗银行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了解。事实上,任何组织都离不开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管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对于选择金融行业的学员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且对于其它MBA学员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MBA项目
2006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