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友邦堂座无虚席,备受广大MBA学生期待、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带来的“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和疆域变迁”讲座隆重开讲。葛教授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及人口历史移民史等方面的研究多年,著有《中国移民史》、《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西汉人口地理》等著作以及撰写论文百余篇,并曾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国际及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职务。

葛教授首先从为什么要讲“天下观”谈起,提及到了九州说,进而又详细讲述了由“虚”的九州到“实际”的政区的演变过程。接下来,葛教授从政治含义、民族含义以及文化含义三个方面将“中国”两个字的含义演变娓娓向大家道来。
从政治含义来说,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中国”这两个字,最早是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在陕西吴峰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上。何尊上面的文字是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之后举行报告上天仪式时写下的,大意是说自己现在统治了中国,统治了那里的人民。这样看来,在三千年以前已经有了中国这个名词,但这个“中国”跟我们今天的中国概念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原意是指非常多的国,处于中央的国,中间的国,又引申出来重要的国。但是重要的国不能是边上的,要中间。从民族含义来看,“中国”往往等同于华夏诸族,相对应的,其它少数族都是蛮夷。所以,实际上我们讲的中国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基本上还是汉族影响的这种文化。广义的应该讲中国境内所有的民族,所有信仰他们文化的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从文化角度来看,葛教授指出哈佛大学杜教授提出“文化中国”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中国”包括三个层次:一个是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的文化;第二个概念就是包括所有世界上的华人他们的文化;第三个概念就是世界一切热爱、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这些人,包括他在美国的老师这些都是,全世界都包括在内了。葛教授认为概念当然很好,但是有很大的漏洞,如果讲为汉文化或者华夏文化应该更好。
其后,葛教授由“中国”含义的演变转到对中国历史上一些争权斗争的讲述。因为中国是代表着中心、重要、伟大、正统,所以历史上经常要争,特别是处于分裂的情况下,谁是中国,谁代表中国,谁代表了中国就争取到了正统权。葛教授还以非常风趣的方式解释了岛夷、索虏这些词语的由来,以及中原与周边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等等。葛教授还就领土和疆域的概念进行了阐释,领土是已明确的主权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就不一定有非常完全的主权归属疆域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不能用文化概念来表示。其间,葛教授还讲到了疆域类型的划分,包括:正式行政区(郡、县、州、府、省),特殊行政区(初郡、侨州郡县),军事驻防、屯恳区(都护府、屯田、将军),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羁縻府州、土司),实际统治区(部族)等等。葛教授也提到,生产力的发展对各地区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并详细地分析了农业区、牧业区的形成和扩展,农业与牧业间的相互依赖,以及内地与边疆间的相互依赖。
最后,葛教授就此次主题作了精彩的总结。他认为:中国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之后,若要把中国变得更强大,我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及时调整民族关系,实行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政策,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重视中华文化的作用,实施积极的移民政策以及有理有节的对外政策。Q&A环节,葛教授面对同学的提问耐心回答,在场同学对于葛教授的精彩对答也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葛教授精辟独到的见解引发大家深刻思考,他的博学广闻、风趣幽默也给在场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此,本学期“知微•行远”系列论坛活动划上了圆满句号,MBA项目将会不断探索创新,为广大MBA学子带来更多精彩的讲座,奉上更为丰富的思想盛宴!
MBA项目
200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