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国际金融报 2007-8-29
记 者:付碧莲
若有人问时下中国商学院中报考学生人数最多、最难考取的商学院是哪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定位列其中。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上海,以历史积淀深厚的百年名校为后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历经22年的学海沉浮后,正逐渐在举手投足间展现着大师的风范。
百年名校作坚强后盾
复旦管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大学商学院,她的身后是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复旦大学。“背靠大树好乘凉”,这给复旦管理学院带来了诸多益助。
复旦管理学院副院长孙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复旦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我们什么都是第一批。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设MBA教育的时候,我们是九所院校之一;等到开设EMBA教育的时候,我们又是首批院校之一。”
“复旦管理学院这样一所以大学为背景的商学院,复旦百年积淀的人文气息、学术底蕴真的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孙一民强调,“作为一所大学商学院,复旦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育体系是最完善的,不仅仅只有专业学位教育项目MBA和EMBA,还有其他科学学位教育系列,也就是说我们拥有很好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队伍,这是大学商学院引以为傲的。”
东方财富网CEO其实作为复旦管理学院的首届EMBA学生,对此深有感触。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他,当年考商学院的时候同时收到了北大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考虑到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上海的经济环境,他最终放弃了到北大就读。“作为一个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我没有系统的管理学知识,而复旦管理学院健全的学科体系,使我受益匪浅。”其实这样说。
人文气息潜移默化
孙一民告诉记者:“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于‘为什么选择复旦管理学院’‘对复旦管理学院的印象如何’问题的回答,复旦浓厚的人文底蕴是非常高的一个选择答案。”
复旦管理学院为EMBA学生在每周五开设了“人文复旦系列讲座”,还为MBA学生开设了“知微行远”讲座。
“在复旦管理学院的学习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人文讲堂更是带给我多姿多彩的体验。”安徽省马鞍山市华洛科工贸易公司经理朱文清说。
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董事长兼总经理纪立军对复旦的人文氛围似乎有更深的感触:“复旦浓厚的人文环境陶冶了我的性情。人文大讲堂里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国际政治的各种讲座,拓展视野,发人深思,让我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精彩的关注点,不但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人生境界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中国领先到进军国际
复旦管理学院在整个中国的管理教育中一直是先行者,在别的综合性大学都还只是把管理作为经济学院下面的一个系的时候,复旦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的综合性大学。然而,先行者却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与西方先进学校的差距。
复旦管理学院如何走得更远呢?
“一方面学院自己培养,努力地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敞开胸怀,走出国门,跟国际一流的商学院进行合作与交流。由于清楚地知道落差的存在,复旦管理学院较早开展国际化运作。”孙一民给出了答案。在1985年复旦管理学院成立之际,时任院长的郑绍濂在回答谢希德校长“需要什么样的权利”这个问题时,也只提了一个要求——国际交流权。
孙一民指出:“在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方面,我们还在努力,但是已初见成效。建设属于复旦管理学院自己的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是我们长期不懈的目标。”在教育项目的国际化方面,除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之外,复旦管理学院也有许多国际交换生计划,使很多中国的学生能够走出国门,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