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中西、勇担社会责任——专访复旦国际MBA项目黄建兵主任

2007年10月18日
来源于:中国MBAhome网  2007-6-19

复旦MBA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世界优秀工商管理教育经验荟萃于复旦的创新之路。建设亚洲一流、国际著名的MBA项目,造就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深谙中国国情的工商业青年精英、未来领袖,是复旦MBA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复旦国际MBA项目黄建兵主任

复旦大学国际MBA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于1996年合作设立。国际MBA课程教学与斯隆管理学院的MBA课程保持同步,涵盖综合管理的各领域。项目采用全日制教学模式,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任课教师均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并且全都在斯隆管理学院进修过相关课程;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每学期会定期来复旦做短期授课或讲座,让学生感受国外一流商学院的教学风格。

发展国际MBA项目,需要有西方的理论知识,还要立足在中国,所以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融汇中西。还需要强调社会责任感,我们培养的人才肯定是立足于中国,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这是我们这个项目所要承担起的使命:一个是融汇中西,另一个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才俊。
                                                                             ——复旦大学国际MBA项目主任黄建兵 副教授

谈十年历程

复旦国际MBA项目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程,怎样理解这10年的发展,这十年积淀了哪些东西,未来还会有哪些变化?

黄建兵主任:中国的MBA教育历史并不长,从1991年开办MBA项目至今16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历史沉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院乃至一所大学良好的风气需要慢慢形成,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练,好的风气才能渐渐沉淀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都希望了解国外商学院是如何教学的,所以从96年开始我们与MIT合作国际项目。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学习MIT的做法,培养复旦的师资,老师出去进修,发展课程,回来再教给学生,这是初期的做法。随着整个MBA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国际MBA项目,竞争力不断增大,复旦国际MBA项目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和改革。

我们的做法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立足于市场,争取国内优秀、有潜质的同学进入复旦,另一方面是走国际化道路,扩大留学生比例。留学生的增加对于复旦国际MBA项目有两方面作用,首先促进国内MBA市场,其次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促进作用。
复旦国际MBA项目接下来会到日本、韩国、泰国推广项目,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走进中国,走进复旦。假如课堂上的学生有30%以上都是留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MBA项目。

一个提到使命高度的关键字:社会责任感

黄建兵主任:目前,在西方的商业环境中,大家都很强调社会责任感,在任何一个优秀的国际商学院里,商业伦理都会作为一个最核心的课程出现;同时也会有各种与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相关的活动和实践。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家都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比如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但这一方面,在我们国家比较缺乏,包括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怎样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它的价值提高,肯定要兼顾和注重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就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也很难成为最好最大的企业。

复旦国际MBA之所以把社会责任感提到使命的高度,正是希望培养出真正的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仅是慈善活动,还包括其它更深层次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活动,目的都是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理解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在公共场合你如果大声说话,大声喧哗,其实就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这就是社会责任。在公共场所你不吸烟等等也是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感出发,对个人的行为、修养、素质都会有所提高,这也是职业素质的一个要求。我们都知道商业里面的交流和沟通是很重要的,其实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复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简称CDO)的老师也会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培训,讲座包括礼仪、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其实也是跟社会责任有关系,只不过表现的是最基本的东西。

谈真正的融汇中西


一、立足于市场,争取保证国内优秀的学生和有潜质的同学进来
二、真正在国际化上做文章,真正扩大留学生的比例。留学生的增加是一个双方面的促进

黄建兵主任:什么叫融汇中西?讨论西方的案例,是不是就叫融汇中西?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毕业出去工作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和各国的人做生意、打交道。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更深层次跨文化的沟通交流机会。我们计划实现国际交换生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对一的互动。这样对学生有两点好处:
第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习俗、文化、理论。
第二、增加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对学生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教师来说:目前老师得到的大部分知识是基于自己的理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在美国的培训。如果课堂上有更多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讨论案例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分析,那么对老师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我们要做到自己主动走出去,把外面的人请进来,和他们进行学习、交流,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MBA项目。

谈考生的两个问题:一是担心考不上 二是选择哪种就读模式

MBAhome曾经做过相关的调查,了解过有复旦意向的考生,他们都有很强烈的意愿报考复旦MBA项目,但普遍存在的最大顾虑是:或多或少会缺乏自信,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笔试这一关,每年复旦的分数都很高;第二是复试,每年复试的淘汰率也很高,选拔机制上又非常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鼓励学生们能够放下包袱,大胆选择?


黄建兵主任:就笔试的分数而言,考MBA要比考大学、研究生容易很多,学校制定一个分数线,过这个分数线的考生会有很多,远远超过我们要录取的人数,例如,计划录取100人,分数线可能会划到160人、170人上线。分数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或者是潜力,但我们更看重其它方面。对于考生来说,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就不用担心自己考得不好,只要考过线就有机会被国际MBA项目录取。同时,复旦还拥有其他类型的MBA项目,提供给考生更多选择机会,如国际MBA、普通MBA、港大-复旦IMBA、其他国际合作的MBA项目。当然如果考生有潜力,我们的分数线是不会难住考生的。

脱产读还是在职读,学生如何衡量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模式?

黄建兵主任: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仔细考量。国际MBA项目投入成本较大,在职学习的MBA项目相对而言成本较小。这里,我可以提供给考生一个衡量标准:“如果觉得目前的工作比较理想,只是想提高个人能力,建议选择在职项目;如果觉得个人有潜力、但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认为职位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样的考生比较适合报考国际MBA项目。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更好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复旦MBA项目招生:复旦不会用分数线难住有潜力的考生,报考复旦MBA项目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它可以带给考生更多的机会。

谈职业发展


进入复旦MBA学习意愿最强烈的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复旦情结的人,一直想有机会进入复旦学习,MBA是他们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第二种类型的人认为高风险的背后一定会有高收益,有高的人生价值回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职业发展。那么国际MBA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个人的职业发展将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们个人内在会有什么变化?

黄建兵主任: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呈现两种趋势,几年前,MBA毕业生大多是从相对较低的起薪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薪水会有较高的增长,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20-30%。近几年的情况有些变化,一些MBA毕业生起薪会非常高,但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MBA的价值体现。MBA毕业生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很快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只一部分能力的体现,作为老师我们更希望学生在工作岗位两三年后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而不是凭借学校的名声,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关于企业对复旦MBA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来说还是较高的。许多公司愿意招聘复旦MBA毕业生。同时,企业的意见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首先了解企业希望招什么样的员工,然后通过培训把企业的理念传输学生。

下面用一组数据来介绍一下复旦国际MBA学生的就业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