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聚劲周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二

2008年11月12日
 
2008118的下午,秋雨渐行渐止,风却越刮越大,而友邦堂的气氛,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宽敞的大厅里气氛热烈,来自各行各业的MBA同学们济济一堂,聆听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的讲座——《清末民初对外国的认知》。
                                                     

但凡读过些朱维铮教授文章的人,都能很轻易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为人的直爽和真诚,今天的讲座也是这样的,年逾古稀朱教授神采神采奕奕,以他的率真性情和渊博的学问征服了现场所有听众——字字直指关键,句句直面重点,全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讲座一开始,教授就直言了自己的观点——历史不应当被片面解读。中国文明曾经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却也从其他国家那里学会了很多技艺,可惜在我们现在很多的历史书里,但凡谈到清史,总不免得会提到清政府的懦弱无能、闭关锁国,因此方招来列强的欺凌。但在教授眼中,这一结论就是一种片面的历史解读。
 
    
      朱
教授认为,清朝自康熙帝起,国土面积多达1200万平方公里,远远大于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而至于所谓的积弱贫敝,更是不知所谓。根据朱维铮教授的考证,清朝在1835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五年,中国的GDP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均居世界第一。因此,鸦片战争前夕,不存在所谓的积弱贫敝之谈。 

至于闭关锁国,根据教授的考证,也是不靠谱的一件事。首先,在鸦片战争前,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们,受到了康熙等几代皇帝的信任,在中央政府中担任过制图、测绘、天文、历法、火炮等机要部门要员;其次,中国并不盛产银矿,一旦闭关锁国,必定会导致作为通货的银子大量匮乏,进而导致国内通货紧缩、中央财政危机。基于以上两点,所谓“闭关锁国”方导致贫敝落后这一说,于情于理均不能成立。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呢?我们又该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呢?在朱维铮教授看来,这并非是因为我们穷,也不是因为文化落后,而是体制阻挠我们了国家前进的步伐,体制才是“关键”字。譬如,雍正年间,雍正批复碎银“火耗”合法化,为政府官员的腐败贪污批上合法的外衣,是导致晚清政府腐化堕落的直接原因。体制问题在其后愈演愈烈,到后来甚至连当时在中国的英国大使馆参赞和海关税务司司长赫德,都联名要求清政府改革以“兴利除弊”。                                                  
                                                            
整场讲座里,朱维铮教授的妙语连珠不时赢得了掌声连连,讲座结束后仍有众多热心的MBA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