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trip:盛东国际码头公司

2008年12月29日
 

20081121复旦MBA07秋五班四十余人在班委及筹备组的精心安排下赴洋山岗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考察。虽然天公不作美,严寒的初冬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高涨的情绪。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跨越雄伟的东海大桥,直奔目的地。

我们先是实地参观了洋山港一期。港区非常大,到处都井然有序地摆满了成堆的各种颜色的集装箱。我们光是坐着车,就在里面兜了大半个小时。站在洋山深水港区的码头上,我们看到整个北港区5.6公里岸线连成一片,1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上60台集装箱桥吊整齐地排列在码头前沿,几艘装满集装箱货物的大型货轮正在码头卸货。据介绍,在这片8平方公里的港区里,年设计吞吐能力达930万标准箱。自200512月开港以来,洋山深水港已经从单一的欧洲航线发展到目前形成以远洋欧洲、南美、美东、美西、地中海、黑海、澳洲和近洋东南亚、日韩等9条航线的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每月252班,生产能力和效率不断释放和提高,吞吐量也逐年上升。到今年11月底,洋山深水港区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89.6万标准箱。其中今年1-11月份洋山深水港区已累计完成集装箱755.2万标准箱。有感于洋山深水港宏大的气势,我们全体人员顶着呼啸的北风,爬上洋山岛最高的山丘合影留念。

  

 下山后,我们来到洋山岗的办公大楼听取盛东集团接待人员热情的讲解洋山岗是如何从无到有的传奇经历。 从2002626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历经1200多个日夜的艰辛作业后,这个世界首个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已雄姿初露。在他们的展馆进门的显要位置,有两张洋山岛新旧对比的照片,非常有趣地揭示了洋山的巨大变化:旧照片拍摄于20033月,当时的洋山还是个光秃秃的海岛,岛周围一片低矮的渔村;新照片摄于200511月,这是的洋山岛几乎已被填平。仿佛是茫茫大海上漂浮的一座大平台,上面整齐划一地矗立着数十座现代化的桥吊,非常雄伟!

  

据悉,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已建成5个深水泊位,年吞吐量可达220万标准箱,2020年洋山深水港全部工程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达到2500万标准箱,逐步成为东北亚航运枢纽。荷兰交通大臣佩斯女士说,一个鹿特丹港,为荷兰带来了 31.5万个就业机会,创造的税收更是惊人.洋山港也一样,对中国来说,它将是一座"金矿"这一世界上首个离岸式集装箱码头2005年在小洋山建成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已成为全球航运业要素市场的又一个高地。

尤其是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由和黄、马士基、上海港务、中远、中海5大巨头强强联合,组成合资公司投资建设的二期工程体现了羊山岗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二期码头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竣工启用意味着,洋山港的岸线将再向西延伸1.4公里,一年的“肚量”增加210万标准箱。随着着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码头的合并运作,洋山深水港码头岸线将从1600延伸至3000,拥有9个深水泊位;堆场面积从87万平方米拓展到140万平方米左右;桥吊总量将增至34台,其中包括上海港首次启用的13台双40英尺桥吊。据介绍,这不仅弥补了长江口航道水深不足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入上海港长江口内港区的限制,还将形成一个崭新的规模化、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大大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枢纽作用逐步显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洋山保税港区将真正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集散枢纽……

  

同学们在认真听取介绍的同时也积极的与盛东集团的接待人员就洋山未来展开讨论。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是有关洋山港股权分配问题以及,在未来的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股权纷争问题。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洋山深水港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属于国际水准,在软性的管理上,也十分先进。洋山深水港的常驻管理人员只有一千名左右,他们将具体业务性的工作外包给各个船公司,由他们自主安排集装箱的装卸运输工作,并且还依靠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着港区每日的正常运行。使我们大开眼界。行程结束前,我们向洋山港区的管理人员赠送了复旦的纪念品,表示我们真诚的谢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盛东之行带给大家不仅仅是对洋山港填海造山辉煌成就的惊叹!更多的是带给大家对未来如何充分利用其地理与资源优势有效经营与控制风险的思考。

复旦大学MBA项目
07秋5班供稿
2008年12月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