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云教授做客名师讲堂谈营销创新

2009年04月28日
425上午,作为part-time MBA聚劲周的首场活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营销系主任蒋青云教授在史带楼友邦堂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名为“中国企业如何以营销创新应对经济危机”的营销学盛宴。智者的思考与启迪,使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这经济寒冬中,又感受到春日应有的温暖和煦。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愉快开场。蒋青云教授首先回顾了营销学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介绍了营销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反周期性,同时揭示了当前全球的经济危机给营销学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契机。
中国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外贸依存度高达65%,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企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经济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中国企业要如何通过营销创新拓展生存空间,赢得发展机会,是这个时期所有企业都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教授对创新进行了精辟的总结,认为营销创新可以分为:营销战略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营销技巧创新。
 
教授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创新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出所谓营销战略创新指得是产品价值创新,是对产品重新定位。在中国经济过去29年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有些企业往往盲目乐观,只看到盈利的表象,而忽视了自身的先天不足。房地产行业依靠准入的壁垒获得丰厚的利润、通讯行业则受益于行业垄断就是典型。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式已经以残酷的现实证实了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这是真正的“吹尽黄沙始到金”,只有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通过考验生存下来。目前,市场需求的不足也促使企业开始为产品的附加价值瘦身。教授建议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大众市场,要挤掉产品泡沫,回归核心价值;对于小众市场,要更好的进行市场细分,更好的体现价值,同时还应注意,对市场的精耕细作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不应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不应影响客户的长远利益。

 

营销模式的创新,教授非常生动地用了三个词来概括:危中待机、危中寻机和危中创机,突出了危机和机遇之间积极的辩证关系。经济危机中,当不可控的因素成为主导时,企业有时需要通过“冬眠”来等待潜在刚性需求的复苏。当然,有些企业会因为前期的积累不够,而无法等到春天,例如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对贷款依赖大,可能就要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汽车行业,相对流动性好,也更有实力渡过难关。教授指出,在“冬眠”中企业也不应该消极不作为,企业也可以在价值链的重组中创造发展的机会。营销模式的创新还包括重塑顾客价值与盈利模式变革,如果产品卖不出去可以租赁,整套解决方案卖不出去,可以分拆后以部分进行销售。

谈到营销技巧的创新,教授再一次强调了市场细分和精益营销。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市场的需求衰退,但一定还有一些需求是刚性的,例如家庭价值,与客户必要的沟通等。营销技巧的创新范围很广,涵盖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最后,老师提醒大家,不创新无异于等死,过度创新则是找死,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适度。
教授从经济危机的本质——需求不足开始分析,列举各个行业数十案例,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如何运用不同层次的营销创新来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睿智的剖析,翔实的案例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也让大家对走好未来的路,有了更清醒的理解和把握。相信经历了危机的洗礼,中国的企业将在创新中更加茁壮,中国的经济也必将在大家共同努力中振兴腾飞。

 

                                                                                                   MBA项目

                                                                                                2009427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