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哈佛大学开风气之先,设立MBA学位。百年征程,MBA教育将管理知识应用于工商实践,不断发展完善。MBA的百年之旅实实在在演绎了一出成就伟业的光辉篇章。2009年5月15日,史带楼友邦堂,名师讲堂如约而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求知教授与MBA项目师生们欢聚一堂,带来了《MBA百年:世界管理教育发展历程和反思》的精彩演讲。回眸与求索,师生们共同解读百年MBA路。
作为开场,薛求知教授从全球的角度审视了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1908年的4月8日,33名企业经理进入哈佛大学,世界上第一个MBA课程诞生。100年里,MBA教育完成了从美国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并发展成拥有十几个学科、上百种类型课程的一个庞大体系。

谈到MBA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时,薛教授特别提到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普及,以及美国MBA教育发展史上的两次大改革:20世纪60年代,在外部变化和内部条件成熟的双重作用下,MBA教育转向高层次通才教育。在理论化运作了十几年以后,80年代美国的MBA教育遭到脱离实际的尖锐批评,此时MBA教育改革则着手对把商学院从象牙塔里面拉回到现实进行创新,完成从“教管理”向“造就管理者”的转变。薛教授将美国MBA的培养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即通才的眼界、综合能力、一定的技术与专业技能、商业道德和专业成熟。另外,薛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MBA在欧洲和亚洲的发展。他所采用的INSEAD(欧洲知名商学院)个案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如果充分调动全球性的资源,准确定位,具备好的发展战略,一个新设立的商学院是能够做到世界一流的。回顾管理教育百年发展历程,薛教授指出,MBA是“教育帝国主义”的产物。
管理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引人深思。薛教授指出,管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对商业和管理有更深入、更清醒、更全面的洞察,这比教会他们某些具体的概念、技巧更重要。而且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商业流程及其作用规律,而不是具体的管理现象和内容。管理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并且帮助学生了解这个框架如何应用于实践管理。

反思百年MBA教育,薛教授旁征博引,介绍了最前沿的管理教育理念。从沃顿商学院“管理知识、管理方法与技巧、商业价值观与个人品格”三层面教育,到明茨伯格的IMPM教育框架,薛教授还结合安然公司造假事件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强调商学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的领导力,而不仅仅是利益驱动的领导力。管理教育要教会学生进行选择,启发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为此,薛教授语重心长地强调: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是管理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
谈到中国的MBA教育,薛教授首先进行了定位:中国MBA教育着眼于初、中级管理人员的培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练后,他们可能会成为商业领袖,而领导力是一个终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商学院教育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管理教育的教育性究竟何在?薛教授也给出了精辟的回答,管理教育教育性的支撑,应该是全人教育,即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主体思想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在管理教育当中的体现,教育的本质是成长,是生活,是改造,其深入地思考和冼炼的表达,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薛教授还就MBA教育内涵、复旦MBA内在价值等问题与同学们热烈探讨。

百年MBA路,留下了是精彩,更是启示。这场分享引人深思,发人觉悟。回眸,我们汲取MBA百年精华,求索,我们将续写百年MBA新的辉煌。复旦MBA,在追求世界一流的道路上,必将卓尔不凡!
MBA 项目
200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