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7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友邦堂座无虚席,名师讲堂邀请金融财务系李若山教授为大家奉上一场名为“控制与效率:何为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精彩演讲。风趣睿智的李老师颇受学生爱戴,在课堂上频频爆出令人拍手称快的精辟话语,以致在网上流行各种版本的“李若山语录”,其讲述资本运作的犀利归纳——“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接新债,还老债,债债不还;横披,资本运作。”被同学们口耳传诵。本次“名师讲堂”特约李老师与MBA同学分享了他在内部审计方面多年的经验。
首先,李老师从分析中国几代企业经理人的特征入手,讨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情况:中国第一代企业经理人是搞技术出身的,第二代经理人则是靠市场营销发家的,两者发展的通病是都缺少内部控制。接着,李老师转入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创业阶段的企业注重团队效应,但由于规模较小无法完成较大任务;转型阶段的企业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领导人有领袖权威,缺点是规章制度不健全,问题较多;成型阶段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则是官僚作风严重。在企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里,第二阶段最容易出现灾难性的风险。而目前中国的企业大都处于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刻不容缓。
接着,李老师通过对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种不同性质企业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三种不同性质企业盈利的不同途径。其中,李老师详细解读了民企在缺少资源、缺少销售渠道下,如何通过对“逃税”“低价劳动力”和“不正当竞争”三大法宝的运用,实现自己的利润。李老师指出,由于《新税法》、《新劳动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及实施,使得市场环境日趋正规透明,原有的潜规则无法遁形,民企“三大法宝”随之失效。面对新的形势,民企要寻找生存之道的可能的方法就是加强系统内部控制。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李老师特意准备了一部名为《9千万公款被挪用》的短片。通过短片,李老师指出,形成企业内部舞弊的原因有三个(即著名的“舞弊三角形理论”):压力(经济、工作和生活三方面)、机会和自我合理化。而只有加强企业系统内部控制才是防止企业舞弊发生的最有效方法。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压力和自我合理化两大因素极易形成,企业防止舞弊的有效方法就是将“机会”因素降低到合理程度,而这归根到底还需要依靠内部控制。
对什么是内部控制,李老师强调了五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传递、控制活动和独立监督。其中风险评估必须要是精通评估程序和流程的人员,而中国目前从事风险评估的工作者多为会计背景的人员,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多地强调财务,这种情况相当危险。李老师进一步指出,信息传递是这五点中的核心要素,内部审计必须从高处着眼,防止企业信息传递的疏漏和被过滤。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相继就《萨班斯法案》与企业风险化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问,李老师一一作了详尽的解答。最后,主持人代表MBA同学向李老师赠送了感谢木牌。李老师精彩的演讲,幽默的言语,生动的案例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了,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上前与李老师深入交流。
MBA项目 200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