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MB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0年01月13日

 

本版采写/李丹  闵诗卉

编者按:复旦Asia MBA项目于2008年2月正式成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丽大学商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三校合作,跨越国界整合教研资源,打造一代“全球亚洲经济领导者”。学生将分别在复旦大学、高丽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现正值首届Asia MBA项目学生的毕业之际,他们有很多亲身感受与体会,正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们呢。

 

 

第一站:复旦大学

 

何峥炜:不断寻求自我突破 

“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挑战不同的变化!”何峥炜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个在浙大学土木工程的小伙子,毕业后直接进了建设银行,从做概预算、行业分析到战略投资,三年内他时刻寻找新的自我突破。随着岗位晋升,他意识到需要补充一些先进的管理知识,于是重返校园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要变,就要从语言水平到系统知识体系彻底地变!”何峥炜一不做二不休,把目光锁定了高难度的复旦管院国际项目。在参加MIT项目第二轮面试的时候,他获悉刚刚成立的Asia MBA项目是一个集结亚洲优势资源的三国合办项目。在进一步了解之后,他毫不犹豫就转变了志向,“在三个国家的三所著名高校合办项目里,汇集了多国同学,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化合作的创举,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了”。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起初一段时间,何峥炜在同学中的交流并不是非常活跃,“我就是想好好学习。印度同学要花一个小时读一章书,我要花4小时。”但他早已暗暗使劲,加倍努力。为了督促自己好好学习,他主动请缨当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并且成功地克服了惰性,没有缺过一次课,甚至连迟到的记录都没有。对于一个没有系统基础的人来说,韩国教授连续两个月的全英文授课、3个Presentation、两次课程考试、一个期末考试以及大量案例分析,令他忙得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除了上课之外,我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复习、预习,过着寝室-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下来,何峥炜成为唯一一个在会计学中拿到A的中国同学,同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英文阅读和口语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何峥炜感到,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答案。比如在商务沟通课中,何峥炜带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矛盾双方主体是谁?利益冲突是怎样的?你期待的结果是怎样?经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MBA教育并不是教你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让你更清楚地看待问题。”

访谈中,何峥炜反复强调的一点,便是在Asia MBA项目中,同学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可以起到互补、均衡的作用。他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由于思维习惯不同,课堂上印度同学发言十分积极,因为他们习惯边想边说,甚至先说后想,而中国和韩国同学显得内敛沉默,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想好了再表达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何峥炜发现了微妙的变化:“我发现中国和韩国同学在课堂上发言慢慢积极起来,而印度同学则也学会了先考虑再发言,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凭着热情开朗的性格,何峥炜还交了不少外国哥们。晚上十点,北区后门卖的美味炒饭勾出了他们肚里的馋虫,“印度同学很多是素食主义者,买炒饭时不会表达,我就教他们说‘蛋炒饭不要肉’。结果一学期下来,他们别的中文可能都不太熟,这一句倒是顺溜得很。”讲到这里,何峥炜开心地笑了。

 

 

第二站:高丽大学

 

曹蕴:向韩国大叔学习

初见曹蕴,一个充满阳光的爽朗女孩儿,一身学院派的打扮,根本看不出她原来在职场“修行”甚高。这个逐爱而居的姑娘,从郑州来到上海,为了求得未来更好的发展,不惜辞去中国移动的高薪职位,在复旦Asia MBA项目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涯。

依曹蕴的成绩报考IMBA班,拿奖学金绰绰有余,但经过考虑,她选择了这个刚刚成立的国际三校合作项目。“能分别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三个国家学习,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本来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兴奋的事。”

谈起异国游学的感受,曹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刚刚抵达首尔时还是隆冬,曹蕴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SK TeleCom的实习,从中国移动到韩国最大的通信企业,曹蕴深切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企业差异。她所在的部门负责公司内部的咨询工作,有大概20位同事,80%拥有MBA学位,还有不少毕业于沃顿商学院。“他们平均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还能够保持十分充沛的体力。我们部门的主管早晨5点就到公司做运动,7点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天天如此。”6周的实习经历,让曹蕴在感叹韩国企业超高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特殊的Orientation就是高丽大学送给他们的“见面礼”。正巧赶上春节和本国学生一起入学,200多人的开学典礼场面极其壮观。聚餐完毕后,十个人一组分别到主席台上喝一大碗传统的马格利酒,借着酒劲儿声嘶力竭地喊出 “我爱高丽大学”、“我会努力的”等,呐喊声此起彼伏,不论是腼腆的男孩还是优雅的淑女,都必须如此行事,如同经历一个特殊的仪式。

接下来正式的课程隆重登场,曹蕴用“Crazy”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经历:每学期7门的课程量被分配在两个小学期,每天6小时的集中授课几乎剥夺了他们所有的娱乐时间。“那一段时间,除了上课,还要准备作业、考试和Presentation,几乎没有出过校门,即便有,也是去超市迅速买些日用必需品。”韩国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时刻激励着曹蕴和其他中国同学不能放松。曹蕴以一个例子作了生动说明:一位47岁的韩国学生已经是Hana Bank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按理说MBA对他来说可以算是小菜一碟。没想到这位韩国大叔仍是一板一眼、勤勤恳恳,认真做作业,踏实地准备每一场考试。翻开他的笔记,密密麻麻的笔记无不让曹蕴这些小年轻们大跌眼镜。韩国教授平易近人的态度,也令曹蕴他们备感亲切。教授会在课后主动邀请学生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喝酒,甚至在学校小餐馆碰到认识的学生,都会顺带帮他们把账结掉。

除了课堂学习,在项目老师和韩国同学的组织下,游学活动更是乐趣横生。曹蕴他们走访了Posco钢铁、LG、三星、现代等韩国排名前十位的知名企业,分组展开深入调研,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先前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得以充分实践。趁着中途休息的时间,他们还偷闲去了一趟在韩剧中出现了无数次的浪漫之所——济州岛。“在郁郁葱葱的山边,听着泉水、瀑布的叮咚作响,品味韩国特有的传统火锅料理,别提多惬意了。”曹蕴感叹道。

从亚洲诸国兜了一圈回来,曹蕴眼下的工作除了完成毕业论文之外,就是找工作了。从通讯行业向金融投行的跳转,是曹蕴经历Asia MBA项目的锻炼后信心满满作出的决定。相信她的未来,当如济州岛的阳光,绚烂而光明!

 

第三站:新加坡国立大学

 

唐雪芬:盼望再一次起飞

谈到在新加坡的学习生活情况,唐雪芬连用几个“amazing”来形容。多元化的国际氛围给唐雪芬的思维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正如她所讲,“我开始习惯用国际化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是求学生涯带给我的重要收获。”

唐雪芬在复旦管院企业管理系读完本科,工作一年后,转回父亲创办的家族企业任职,从销售、营销总监到总经理,经历了七年时间。谈到为何选择重回学校读书时,唐雪芬说,她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需要提升一个层次,而Asia MBA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正好能给她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所以我就扔下了总经理的头衔和朝我吹胡子瞪眼的董事长老爸,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新加坡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唐雪芬连连感叹,“要是能再多待一阵就好了,我真是太喜欢这里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使她流连忘返,光这里的食堂也有很多选择,“不仅有中国菜,还有马来菜、印尼菜,真是太丰富了!”

国际化的课堂学习令唐雪芬印象深刻。记得在一门普通选修课上,老师让全班同学报国籍,一个班级将近40个同学,竟然来自26个国家,除了几个中国人和韩国人之外,大部分几乎都是一人一个国籍。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因此他们每天都处在巨大的culture shock中。唐雪芬渐渐开始了解跟老外打交道的模式,这对她以后开展海外业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

跟外国同学相处,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和唐雪芬住一个公寓的是个美国人。中国文化讲究谦虚忍让,但是美国人就很直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刚开始相处的时候,会因为租金、水电费的问题发生一些摩擦,唐雪芬还写过一篇博客《中国秀才遇到美国大兵》来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后来她也就习惯了,知道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讨论问题。”

除了认真读书、参与课堂讨论,唐雪芬还利用课余时间跑了很多地方,“不敢说在所有同学里面,但是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