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聚劲杯”创业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距5月5日递交正式的创业计划书还有18天,在选手们摩拳擦掌地准备向评委们递交自己的计划书之前,创业系列论坛第三讲又如期开讲了。4月17日晚,“商业计划书如何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在友邦堂举行,上海盛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先生到场,以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充实的生动案例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风险投资基金的注资对于项目融资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那么在风险投资人的眼中,怎样的计划书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吸引他们,让他们决定与创业者合作呢?张总指出:商业计划书的关键是给谁看,如果是给评委看,那么评委给这份商业计划书的时间就是三十分钟,而要在三十分钟内脱颖而出,摘要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张总建议大家在完成商业计划书之后,要多花一些功夫在“摘要”这个部分,让它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人的眼球。
接下来,张总又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商业计划书如何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一般投资人在分析商业计划书时会考虑四个问题:(一)行业的资源空间及其规模;(二)商业模式;(三)团队的执行能力;(四)风险与收益问题。
“男怕入错行”,选对行业很重要。一个行业好不好,要看它的规模大不大、进入门槛高不高、竞争充不充分等因素。最好的行业壁垒高,竞争充分而又利润高,其他竞争者不易抄袭。张总引入“行业分析模型”,从可替代性、进入门槛、竞争性和市场规模四个方面对行业进行分析,并列举了“医药”和“食品”两个在此四方面不同的行业进行论证。他指出,必须把想象力注入商业计划书。在讲述成功的商业团队在于把“好的商业模式配上好的执行力”时,又引入“携程”和“阿里巴巴”管理执行力度的案例,使大家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关于传统模式还是现代模式的选择上,张总指出:两者各有利弊、相互交融,传统的容易预测和控制,现代的空间大而有想象力;应考虑不同的模式组合,而执行团队的综合资源是关键。
在针对“团队重要还是商业模式重要”这个问题,张总做了如下讲解:不同投资人考察的侧重点不一,商业计划书中,究竟是团队重要还是商业模式重要,取决于投资人如何平衡,这与融资规模有关。商业模式对投资人而言是“敲门砖”,其主要应讲清“卖什么,如何卖”。其中,“如何卖”是要点。成功的商业模式应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出现,由一批合适的团队来完成。一个好的团队,不一定是“豪华阵容”,关键在于这个团队有好的执行力,成员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并且相互磨合过,共同经历过。在选择商业模式上,重要的一点是做好资源的准备,并考察团队的能力和资源是否匹配,要对整个资源调配做到“心中有数,自圆其说。”
“风险与收益”问题方面,张总指出:必须针对SWOT中的Weakness加以分析,作为创业者,关键点是帮助自己寻找有没有致命的弱点,帮投资人分析整个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然后提早做好预警措施。要做好灵敏度分析,不要都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编制商业计划书,要考虑到那些不理想的状况,并准备好对策。另外,现金流表要做的详细,不要按年计量,最好按月计量。
最后,张总又提醒同学,商业计划书写完之后要好好读一遍、推敲一遍,数据、结构、团队,都不能编,商业计划书要写得有激情,但更要有逻辑。
讲座的最后,张伟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就大家提出的“投资人如何考察团队驾驭资源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都感觉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大家仍围在张总身边,意犹未尽地和张总进行讨论,不愿离去。
MBA项目
20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