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投资A股之三要素

2010年10月25日

10月23日晚19点,史带楼301室内座无虚席,国际对冲基金经理刘海影以巴菲特的“每天跳着踢踏舞去工作”作为开场白,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华尔街技术的A股盈利之道”。刘海影先生系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生,CFA,国际对冲基金经理。 

在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后,刘海影先生首先结合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对中国与北美的财富管理思路做了比较,中国大陆的投资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经验,短线进出,在很多的个股的把握上可能还涉及灰色地带,但是北美的投资管理则是另外一种状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个人尤其是明星人物的感悟和体验,而是取决于系统,并且这种系统化的投资更具有传承性。系统化的定量决策框架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市场是有效的,市场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的目标就不应该过多的去对个股 “内在价值”进行估算,而是探测何处可能出现“市场错配”,可能呈现异常的5%机会是目标,寻找“胜算”,而不是确定性。在投资时,应该是撒渔网而不是用鱼叉。

接下来,刘海影先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国外这一发展成熟的理论能否在中国应用?他从两个维度对此做了肯定性的回答。第一个维度是我们需要科学的决策框架来进行投资风险管理: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的表现,对教科书的风险管理理论的误区做了探讨,即肥尾不仅很肥而且互联,当系统性危机爆发时,各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改变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范围大幅度增加;风险的度量不等同于风险,风险来自于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里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定价错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一种科学决策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衡量价格过高的风险;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宏观环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第二个维度是科学的决策框架在国际投资界的实践和在A股市场的应用中都取得优秀的表现:在介绍了华尔街通行量化选股技术的主要优势和缺点后,刘海影先生融合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重点介绍了瑞福定量化报告,包括内容参数、运作机制、预测效果等。并坦诚地分析了成功的经验和组合在近期错失有色金属行业机会的原因。最后归纳了成为成功管理者的三要素:投资经验、投资哲学、投资技术

在答疑互动时,同学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刘海影先生逐一耐心地做了解答和探讨,互动时间近1个小时,很多同学在演讲结束后依然围绕在刘海影周围提问探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临近尾声,刘海影先生以师兄的身份亲切寄语师弟师妹们:鼓励大家成为未来的精英,成功之后也要记得常回管院看看。整场讲座在刘海影先生与复旦国际MBA金融俱乐部核心理事们的亲切合影中结束。

 

 

 

特约撰稿人:谭锦(2010级复旦MBA 秋9班)

 

复旦MBA项目

2010年10月25日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