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人之美”到“自美其美”

2010年12月08日

2010年12月5日晚,知微行远论坛“理会·践行”系列讲座第三讲“文化行”伴随着众多师生的期待,迎来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曹锦清教授。作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曹教授将近年来的思考凝聚为一个中心话题,那就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

 

曹教授先从费孝通老先生晚年时期的思考谈起,引用了费老对文化自觉的表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并将其置于近当代百年以来所进行的东西方文化大论战的背景中,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加以阐述,使在座同学深深体悟到其深刻与宏阔。特别是曹教授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总结出当时的错误思潮,即“自丑其丑”与“美人之美”。

然而,在推动“文化自觉”从自身文化的“自丑其丑”向“自美其美”进行重大转变的过程中,最强大最真实的动力又是什么哪?那就是民族自信。

紧接着,曹教授就近现代东西方关系中的“古——今”问题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经验证明,到“未来”去寻找“民族自信”,却导致了“未来”现代化实践的失败,使得民族自信进一步丧失,形成进一步反对传统与激进西方化的效果。而后由于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使中国重新获得了“民族自信”。正是此自信引发了民族自身意识的重大变动,要求重新审视“中西关系”(从仰视到平视)与“古今关系”(从鄙视到尊视)。

然后,曹教授通过如何寻求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觉这一问题,引出要以中国为立场,以中国为方法,基于民族自信将人们从“西方中心主义”中摆脱出来,基于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将民族自信进一步提升达到“文化自觉”的高度。

在讲座的最后,曹教授希望大家不要把中国自己的经验放到西方理论著册里面去,而要让西方的理论经验成为我们的经验著册。这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从事的一个伟大的事业,是民族复兴必要的事业。这个事业就叫做文化自觉。

整场讲座过程中,曹教授引经据典,并从中国传统佛教和儒家思想汲取精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寻踪从近代到当代社会变革的思想之路,追寻思辨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心是时间的枢纽,知微行远一直倡导由心而发、由感而动,“理会·践行”更是提倡理论与实践交融,知识与行动同行。让我们在享受了三次理论知识的大餐之后,期待12月11日使命与责任的饕餮——“我与我的公益事业”讲座沙龙。

 

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向曹锦清教授赠送纪念木牌

 

曹锦清教授与知微·行远论坛筹备组成员亲切合影留念

 

 

 

 

特约撰稿人:刘晓菲 (2010级复旦IMBA 2班)

 

复旦MBA项目

2010年12月8日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