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郁义鸿教授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的短期矛盾与长期趋势

2010年12月13日

2010年12月10日,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系郁义鸿教授作客名师讲堂,畅谈中国经济转型的短期矛盾和长期趋势。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众多复旦学子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聆听。

 

郁义鸿教授主要致力于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竞争与企业战略研究,以狄更斯的《双城记》的经典话语为引,在风趣幽默的演讲中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和令人称快的见解。 

演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短期矛盾的种种表现;第二部分为中国转型的压力与结构调整挑战;第三部分为中国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郁教授首先从美国次贷危机出发,分享了目前中国短期内的一系列状况:如中国的CPI到底有多高,货币供给M2与GDP,税改的目的是什么,住房价格究竟高不高,卖地的钱去了哪里,灰色收入知多少,以及官员外逃与资金外逃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郁教授指出发展中国家转型是必然的,宏观层面的结构失衡是重大挑战,对中国中观层面是多重的结构转变。中观层面结构转变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所有结构和人口结构的转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几个重大事件和重大因素的影响。重大事件包括2001年中国加入WTO,1997-1998年的东南亚危机以及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重大因素包括美联储会不会实行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债务危机,国际贸易,环境谈判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怎么办?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有多大,《货币战争》对我们有什么警示?张庭宾先生提出了黄金保卫中国。郁教授进一步指出,在结构调整时我们不要过度强调GDP增速,可以降低GDP增速,比如控制在7%-8%左右。 

随后,郁教授分析了中国长期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在正在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让我们迎来了1979年到1991年的第二阶段,1992年邓公的南巡讲话到2007年是中国发展黄金时期的第三阶段,2007年到现在正好是第四个阶段。中国经济是重蹈日本覆辙还是迎来下个发展的春天?郁教授分析了几个影响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何破解能源约束,产业结构如何转变,技术如何进步,能力如何创新,人口结构如何演化,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能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制度变革如何推进等问题。 

最后,郁教授提出了总结性观点,我们需要降增速,促转型;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我们要反行政垄断;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毒瘤,必须解决;收入分配的缩小,政府要带头;要进行制度的变革。 

郁教授的讲座精辟独到,深入浅出,引起了在场观众对相关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讲座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同学与郁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久久不愿离场。

 

讲座结束后,郁教授与论坛筹备组成员亲切合影

 

 

 

复旦MBA项目

2010年12月13日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