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特律回沪的航班上,有那么几个年轻人,在长达14小时的旅途中,几乎自始至终都在睡眠状态。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倦容,却又显得踏实异常。他们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GCP 项目(Global Consulting Practicum,全球咨询实践项目)的成员,刚刚结束了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最终陈述。虽然终于可以告别美国难以下咽的食物,但每个人眼中都写满了不舍,过去的十天还历历在目:
复旦6人组和满黑板的任务,摄于沃顿商学院的Jon M Huntsman Hall, F86教室
时间回拨到美国时间5月8日,在度过了一个长达36小时的周六后,所有GCP成员聚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Jon M Huntsman大楼, F86教室,精神抖擞地进行最后2天的去芜存菁。在第二阶段的调研过程中(1次500人调研、1次60人定向调研和2次焦点小组访谈),组员们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再加上GCP项目非常有经验的指导团队给予的逻辑框架,最后的陈述内容达到200页PPT页面之巨。很显然,团队需要突出重点,调整架构。
项目指导Kate Ferris女士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她帮助组员提炼要讲给客户听的“故事”,追问他们数据背后的含义,积极的挑战每一个不够确切的解释。Rob Mann,GCP咨询及战略总监,已经不是新朋友了,也时不时露面主动要求提供帮助。而同学们也不再拘泥于自己原本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和工作,充分得让自己接触整个项目,彼此随机地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各方面的纠错,A同学可能在这分钟还在质疑B同学的PPT, 下分钟B就拿着他的PPT找上门来了,于是整个F86教室呈现“打成一片”的热闹盛景。在演示前最后的润色阶段,GCP项目的创始人Len Lodish也非常认真的召集同学们进行最后的头脑风暴。
GCP指导老师Kate 在与GCP成员们交流
忘情工作的Anurakt和Kenneth |
Wharton的助教Yina(黑衣)在帮助Iesan整理思路 |
美国时间5月11日,最终陈述。客户公司董事长Frank Qiu 和公司事业发展部经理Chris Wornom全程出席本次最终客户陈述工作。整个陈述共有8名组员登台,作为接近目标市场的复旦一方,有5名同学参与了陈述。2个小时的展示可谓深入浅出,除了非常“多汁”的用户反馈和分析,陈述中也不乏行业细分数据和财务建模预期这样的“硬货”。客户饶有兴致得多次向同学们提问,对于组员们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极为赞赏。Frank Qiu先生在报告最后以一句话对大家的工作给予评价:GCP项目的报告为其公司在中国拓展业务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可行性建议,参考意义重大。
最后陈述完成后,所有GCP小组成员和客户及指导老师们的合影
接下来,客户还与小组成员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一起和GCP项目专门安排的专家团队进行了“激活(Bring alive)”这样一个环节。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客户听取更多来自与客户企业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和宝贵经验。比如,我们的客户来自家居与礼品行业,并致力于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就有幸邀请到网页设计、产品设计及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往往能带来许多经过提炼并以实践作为验证的信息,对客户甚至对组员,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为Ralph Lauren等诸多品牌担任设计师的Blinda女士在讲解产品配色与画面表达
听完最后一场Bring Alive讲解,一直以来非常低调的Frank Qiu先生又风尘仆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他不仅再次口头对复旦管院MBA同学付出的努力表示了肯定,还与组员们定下了6月上海再相聚再探讨的约会。此外,他还表示希望明年能资助另一个类似GCP的项目。所有复旦人都为有这样一个开放、理解、回报母校的前辈校友感到庆幸。
在沃顿商学院期间,复旦GCP负责人黄萱老师与沃顿GCP管理层Len Lodish、Lexa Frank共同探论了双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对合作的深化、双方提供的资源进行了讨论。复旦GCP的指导老师邹德强老师因为课程安排未能赴沃顿商学院参加此次讨论会,但在项目开展的八个月的进程中,一直充当了同学最大的精神支柱和灵感供给泵。
GCP项目或许会有终点,但组员们从中学到的实战经验与知识,将像复旦精神一样,一届届传承下去。
(特约供稿人: 09IMBA 洪蔚)
MBA项目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