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2013年08月15日


    8月10日上午至下午,我院统计学系主任郑明教授为2013级复旦MBA新生带来了入学准备课程的第一讲《统计学基础》,将看似枯燥的统计学原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帮助没有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同学快速入门,以利于入学后能尽快适应MBA课程学习,获得了新生的一致好评。  

 

 当晚,“如何使复旦MBA时光价值最大化”系列分享活动第一场《提升学习效能》也在李达三楼2F报告厅如期举行,共吸引了370多位2013级MBA新生报名参加。

分享活动从课程体系、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习工具等几方面探讨关于“MBA学习”的话题,重点关注如何系统化地了解复旦MBA课程体系,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平衡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如何结合个人需求与职业发展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效能。分享通过嘉宾访谈的形式,在亲切、轻松的范围中引导新生认知复旦MBA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新生构建定制化的复旦MBA学习蓝图及终身学习规划。

全场活动分设“复旦MBA课程体系”、“MBA学习心态和学习情境”、“案例学习法与提高效率的学习工具”三个主题版块;2007级复旦MBA校友曹瑞杰热情洋溢地担任了本此分享活动的主持人。

 

2011级在读学生刘亭立首先带领全体新生总览了MBA课程体系,以“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为引子,提出个人的答案——“爱和成长”。她坚信:所有的同学选择复旦,选择MBA都是源于自己对成长的希望。她认为:MBA就像一棵大树,它强壮的枝干体系是未来所学习的知识,而丰富的知识学习情境是它进行光合作用的树叶,开放积极的心态是用于吸收养分的树根,而我们宝贵的时间是用来浇灌的水。只有所有的这些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才可以使得MBA之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以形象的方式展示了“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学习资源”、“资源平台”、“学习心态”和“时间管理”等丰富内容。

 

随即,曹瑞杰校友带领2012级国际班学生孙旭东、2011级在职班学生龚琳、蔡萍、刘亭立共同登台,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引领新生全面、多维度理解“MBA课程体系的设置”、帮助新生思考“如何设定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学习计划,实现丰富、多元间的有效互补”。

每个分享嘉宾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伴随着不同的教育/行业背景,每个人对MBA课程体系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觉得MBA学习和以往接受的本/硕/博学习有什么最大的差别? MBA学习过程中“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有哪些价值来源?……在一番有趣的分享之后,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即MBA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注重互动式的学习、倡导边学习边感悟、可以有效地对整合实践能力、沟通技能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应当贯穿始终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

 

紧接着,曹瑞杰校友又邀请了2008级国际MBA校友封华、2011级在职班MBA学生占玲灵、郁蕊芬,以及2012级在职班学生李翔一同登台展开第二轮访谈。

 

此轮侧重于为新生分享“MBA的良好学习心态”,“如何在学习中成长”,“如何适应学习情境,成就MBA价值”等内容。以校友和学长的切身体会提出忠恳的建议:明确MBA学习的动机与目标;以积极的心态积极去平衡“生活、学习、工作”三者的关系;做好个人时间管理、追求总体效率最优;全面理解MBA学习的特殊性,在交互式活动中获取价值;透过与同学、班级、老师、学院、职场同事、社交圈的全方位互动,提升眼界和综合管理能力。

 

最后,由复旦大学MBA项目赵昱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实用技巧的分享:案例学习法、PPT技巧、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沟通协作的效率的有效工具。赵老师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新生会上很多的课,写很多作业,看很多的案例,做很多的汇报……这些都不同于工作中的场景,新生会和很多人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现代化的信息科技和有效工具都会帮助提升个人的效能。同学们边听讲边思考,与赵老师充分交流了解析案例三部曲、班级群Gmail、Google calendar、DropboxEVERNOT等内容,现场互动热烈。

  

分享活动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向全体分享嘉宾颁授了纪念奖牌。

 

2013级新生们在聆听了校友及学长的经验分享之后,都感到收获良多:普遍认为这次活动在全面了解课程体系、平衡学习心态、善用学习工具、提升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带给自己全新的启迪。作为新生,能够在入学前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引领,从而合理定位和规划MBA学程,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大家也更期待下一周的精彩分享主题——“班级团队分享”与“MBA资源与平台”。

 

 

复旦大学MBA项目

2013年8月15日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