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IMBA徐燚飞交换学校:伦敦商学院(英国)

2014年09月13日

徐燚飞:离理想更近一步

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顶级学派气质相似,就读于复旦国际MBA项目的徐燚飞在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自信。或许就如她所言,选择英国是因为她知道它足够卓越;而她自己也有着更为高远的目标,要成为中国平台上优秀的商业精英。这次英国交换学习的机会使她满载而归,也使她离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更近一步。
复旦让我更接近目标
“就是为了圆梦!”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到英国交流时,徐燚飞这样解释,“因为能到英国学习是我从小的梦想。”本科时她选择到新加坡就读,原定大三那年到英国交流,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这成了徐燚飞心里最大的遗憾。在工作六七年之后,她毅然辞掉了工作,来到复旦攻读国际MBA课程,最终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到世界商学院排名第一的伦敦商学院交换学习的机会。
一直怀抱梦想的徐燚飞也一直在做着准备,因此这次申请过程对她而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复旦4.0的满分GPA成绩、英语口语的突出优势、加上曾经在国外念大学本科的经历使她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此次出国交流的机会。
“成为最好的MBA,这是自己的目标,也是我的誓言,出国交流反而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在这一过程中,我站在复旦提供的平台上,似乎更容易接近目标了。完善的知识储备、复旦的品牌效益、申请计划前的诸多讲座,这些都是复旦管院给我的最有力支持。”
做到足够优秀
对于自己最终能去到伦敦商学院交换学习,徐燚飞感到十分幸运。“它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能在这里汲取知识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在古老而现代的英国,好学的徐燚飞充分体验着她所憧憬的学院生活,而这一切都没有让她失望。
在一流学府的环境里,徐燚飞不是没有压力,但她更愿意轻快地享受压力。“身处全球排行第一的商学院,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要学会迅速融入其中。中国的学生常常会比较含蓄和内敛,他们可能会深究自己的学术课题,但缺乏交流;在这一点上,我建议每一个申请去英国的同学都要问问自己,你是否在各方面都足够优秀,更关键的是你是否Open!”
从复旦管院到伦敦商学院,徐燚飞认为自己始终在优秀的平台之上实现跨越,她也因此而深感骄傲。“我在英国常常有一种荣誉感,因为我不仅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复旦MBA学生的水平,代表着中国上海的文化精神。在拥有扎实的学业基础以外,我同样追求着心理上的充裕和丰厚。我希望我可以做到开放大气的与别人交流,在这样一个老牌的现代化城市中显示出中国人、复旦人的优秀!”
除此之外,对于伦敦商学院独有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方式,徐燚飞也深有感触。“英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没落,但它仍然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在学院中我可以感受到非常西化的学习环境,资源完全公开化,全部的课程都是选修,学生完全可以自取所取。这使得我能在一个专业的资源优化的环境中造化自己。”
相比之下,徐燚飞对于复旦管院更带着孩子对母亲一般的信任和依赖。“学院总是一力承担起为学生指导方向的责任,它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使我们很安心,也让我们能够依托于复旦的优秀平台和资源、找到自己的道路。”
随行的英国文化
根据自己的兴趣,徐燚飞在交换学习的过程中选择了管理和市场方面的课程,她这样评价在英国的学习:“没有强迫的点名、发言,每一位同学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各取所需。”
而徐燚飞的“需求”便是在东西文化的交汇中发现启示。这样“高标准”的追求使她有着更高的立足点、更广阔的眼界。在她看来,学管理也好,金融也罢,无非都将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前途。
“我在英国看不到大型的工厂和制造业,欧洲的国家把工厂迁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既是商机,也是挑战。”徐燚飞认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她个人的前途,她深知无论将来选择一个怎样的offer,只有熟悉大势的走向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英国的这几个月里,徐燚飞四处行走、观察,那些原先在书本中、电影中了解到的画面,就那么真实地呈现在她眼前,触动她的心灵。“西方的基础建设非常完善,生活程度很是发达,人们要做什么会感到非常便利;而这里的生活节奏也是慢悠悠的,让人在学习的重压之下可以很容易放松。”在徐燚飞的描述中,英国就像是一个小镇,生活非常简单,很容易让人的心静下来,去思考未来的种种。
她举了个例子,一个英国人可能只有两千英镑的收入,但是一杯咖啡2镑,一杯可乐也是2镑,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从容地取舍——就好像无论是白领还是街道清洁工,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理念,可以彼此尊重,却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末了,徐燚飞补充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英国很安全。”
安全、自由、古老而又现代,在这样的国度交流学习一段时间,对于徐燚飞是无比的珍贵。由此,她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而这也是复旦MBA学子共同的理想。


(采访撰文:顾芸、张霞)

学生故事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