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IMBA何恒波交换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4年09月13日

何恒波:提升自我从明确目标开始

 作为2010级国际MBA项目的学生,何恒波在回顾即将结束的2011年时颇有感慨:在这一年里,他终于实现了在进入学院伊始就萌生的愿望——出国交流。在采访中,何恒波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他去新加坡交换学习的经历:从一开始的筹备规划到后来的所学所感,每个环节都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庆幸自己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也感谢复旦管院为此而提供的优秀平台。
学院的全力支持
“机遇是给随时做好准备的人。对我而言,复旦管院就是这次出国交换机遇的推动者,而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抓住它,完完全全利用好它。”
从进入国际MBA项目学习的那一刻起,何恒波就在心中立下了出国交流的决心,并时刻督促自己进行点点滴滴的准备。在他看来,前期的准备和争取都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过程,因为“要成为学术上的领先者就必须拥有扎实而多样化的学习履历”;他只是没有想到,在复旦管院,这个愿望比他想象中更容易实现。
何恒波兴奋地表示:“国际MBA项目的确为我们铺平了出国交流的道路,帮助我们克服通达目标过程中的许多障碍。比如联系国外的学校、解决学校学籍这样教务性的事情,我们几乎不用操心;这也使得我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专心向学。”在学院的全力支持下,何恒波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终于得以在今年7月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交流学习,一尝当初的夙愿。
计划中和意料外
“一切比想象中的顺利。我在这里甚至能感受到复旦管院的切实存在,这种安心和自在的感觉使我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处理学习和生活。”
初到新加坡,何恒波最关心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学校的课程安排;二是生活住宿。“结果再一次出乎我意料,”何恒波说,“一切都让我非常满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美丽校园里,他很快便融入了沉稳严谨而又多姿多彩的学习氛围,同时也钦佩于复旦管院为学生衣食住行所做的悉心安排。“这些对于我在新加坡五个月的交换生生活大为有益。”他感激地说。
其实,在去新加坡交流之前,何恒波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不仅让他的交换学习有条不紊地展开,也让他更快地踏上了收获之旅。“我喜欢静下心来研究和学习,而新加坡国大给了我这样的环境,我从一开始就很适应。”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上,新加坡国大和复旦管院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而“70%左右是外国学生”的形势也使何恒波能积极融入国际化的氛围中,在形式多样的互动讨论中享受头脑风暴带来的快感。
最让何恒波感到意外的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竟然也设有复旦管院的校友中心。“一批身在新加坡的校友还有一些校友导师,可以有效地把我们这样出国在外的学子团结到一起,学习上有了凝聚力,生活上也多了归属感。”何恒波笑言,“我们会常常一起聚会吃饭,完全没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了。”在何恒波心里,这是人生中美好而值得珍藏的一段情谊。
实现愿景经验谈
“虽然只是短短五个月的交换生经历,却帮助我实现了从书本到实践的突破。我在提高自身能力和眼界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谈及出国交流对个人发展最大的帮助,何恒波高兴地说:“我原来是从事航运业的,这次去新加坡学习使我在航运专业上有了更多深层的体会和了解,再结合之前的职业经历,一下子获得了长足的长进!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深有感触的何恒波一再强调:“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目的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学院和项目提供的平台及帮助,何恒波也铭记在心。“国际MBA是一个多元而又国际化的项目。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务必要抓住机会,好好利用学院给予的资源,相信出国交换的经历一定让大家终生难忘。”作为一个“过来人”,何恒波也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对于希望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下一届同学,他提出了一些客观的建议:
“第一、要明确交换目的。每个人对于出国交流的目的并非都一致。这样难得的机会要好好把握和计划,尽可能地由此实现学术进步并开拓自己的眼光。”
“第二、在住宿方面我推荐选择学校安排的UTOWN,其他的地方不仅离学校远而且贵。UTOWN是学校新规划建立的学生宿舍,设备条件都不错,而且会有学校给予的补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生活有学生群体性效益,这样的氛围也很适合交换生。”
“最后就是要清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特点。新加坡本身很像一个华人社区,如果想要提升英语水平的,可能这里的机会不多。相比之下,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较慢。如果对这些方面都不能适应的同学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采访撰文:顾芸)

学生故事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