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企业公益:实力当先,让爱心变成文化

2014年11月13日

一谈到“企业公益”,我们的第一联想总是“捐款捐物”。实际上,企业公益有丰富多彩的方式,企业的商业活动与公益的结合也有各种不同的路径——作为公益的主体,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是“出钱”。

10月25日下午,复旦MBA爱心委员会志愿者分享会暨公益讲座邀请了企业社会责任部门(CSR)、非政府公益组织(NGO)、复旦MBA学生社团、复旦支教团等组织和机构的代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公益”的思路与经验。

 

 

“全员公益”是正道

周逸

世贸集团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负责人

 

我在参与并负责世茂集团相关公益项目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公益的具体做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首先,企业的公益一定要有企业的烙印。我们企业目前主要的公益项目包括世贸爱心医院项目、红丝带项目、城市农民工子弟小学项目、梦的千公里行动(医疗相关公益)……这些项目既是公益也是企业的一种文化。

其次,企业公益要从“老板公益”变成“全员公益”。不能只是老板关心公益,要号召企业员工参与到现实的公益项目中,全公司从下至上都成为做公益的人。

第三,企业公益要形成常态机制。公益不是一时兴起的活动,也不是为做企业文化而去做做样子,公益是要企业全员共同参与持续的爱心传递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Ahmad Joho Biltaji

上海扶轮社副主席

 

扶轮社是一个全世界事业及专门职业人士的组织,它提供慈善服务,鼓励崇高的职业道德,并致力于世界亲善及和平。上海扶轮社是一个在中国异常活跃的民间慈善组织,一直积极投身于各类支持上海及整个中国地区的公益和社会活动项目。“爱盒子”、“一个鸡蛋、一个梦想”等项目都成为了上海扶轮社的特色项目。

什么是公益?人生而平等,但社会因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贫富差异,而公益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中间进行着调节。公益不是告诉你做什么,而是你觉得自己该为社会去做什么,该去解决什么问题。

公益应该做什么?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公益应该鼓励人人机会平等,让需要帮助的人有机会去学习、去获得生存技能,从而降低贫富差异。

做公益的条件是什么?首先人们要有想做公益的意识,其次是必须付出行动,另外还需要以金钱作为动力。

 

 

有情有义,才是公益

许利源

跨国企业中国区IT规划运营管理总负责人

 

我现在负责的复旦MBA行侠公益俱乐部,截止今年7月31日,参与计划的义工人数超过400次,义工时数达2000小时,共有6000名缺乏资源的儿童受惠。我们招募顾客作为活动义工,并提供相关的介绍及培训,让他们对受众及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已超过650名顾客及其家人担任义工。公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13年7月至今,企业全线客流总比增长7%,另外还带动了销售的增长。

我所理解的企业公益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汇聚梦想、传递爱心”。这个一直都是我们俱乐部的主题,团结复旦校友,唤醒大家的公益心灵,不仅能深化同学之间的情感,激发我们内心的梦想,还能传递爱心、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二是“未来、专注、传承”。做企业公益不仅要做好每一次的公益,而且要有持续性、长远性,把爱心一直传承下去。第三是“爱心灵、爱运动、爱学习”。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对于成长至关重要,企业公益让青少年建立正确心态。我们还要多开展一些体育项目,帮助其健康成长。学习方面,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注重青少年未来成才的可持续培养。

 

从物质到精神的“扶贫”

沈毅超

复旦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长、团委青志部部长

 

去年,复旦支教团来到宁夏西吉三合中学,我担任七年级英语老师,带领全队全年募集奖助学金、各类善款及物资130余万元。学校所在的西海固地区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一年的支教时间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更好的理解了公益并全心投入其中。

在贫困地区,做公益的基础是教学。其实农村娃的英语并不比城里孩子的差,只是缺乏良好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我们在支教期间完成了四个实验班电子白板费用的募捐,共14.5万元。

做公益的重点是扶贫,而扶贫要先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在服务期间走访了78个学生家庭,为21名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资助关系,并新增一对一资助83人。

物质扶贫转向精神扶贫。我们复旦支教团携宁夏学子开展了夏令营活动,16名西吉农村学子来到上海,看一场3D电影、逛一逛博物馆、登上东方明珠……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梦想。

 

 

小贴士:把握四大要素,做好企业公益

 

实力:

公益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企业壮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需要整合全方位的资源,这一点是小企业不能具备的。因此,一些小企业想借助公益上位的炒作做法是不可取的,没有实力,不要做公益。

准确:

企业若想从事公益,一定要明白企业要做什么?企业方在公益中的定位是什么?很多企业的公益行为都是粗放型的,如果没有一个准确性的投入,它起到的作用将是微乎其微。

扩大:

国内企业公益投入领域多集中在扶贫、救灾与教育援助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对环保、健康等领域关注还偏低。企业要更广泛地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利用自身的资源与技术优势,从事一些非营利性的活动。

坚持:

企业公益活动具有明显的事件性、临时性的特点,企业参与往往与一些突发事件和自身经营业绩有关。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做好,就要有专业化的运作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好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把项目做专、做深。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