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励30|MBA俱乐部博览会新闻】跨境电商迎“风口”,“人肉代购”或终结

2015年06月17日

自2012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五个城市开始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以来,跨境电商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媒体、资本、政策等合力推动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一产业在“互联网+”的群雄逐鹿之中异军突起,在众人的丰富想象之中站上“风口”。而像跨境通、洋码头等一批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让这一片想象中的蓝海变得更为真实而具体,也让我们坐下来细细审视和分析跨境电商模式变得更为必要。

在此诉求之下,6月13日,由复旦MBA品牌时尚俱乐部和致力于打造职场经验交易平台——领路的上海随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复旦MBA俱乐部博览会之“跨境电商政策与商业解读”主题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达三楼105教室举行。活动汇聚了政府代表、跨境电商企业代表、行业从业者及跨境行业关注者等180多人,活动现场高朋满座,出现了博览会举办以来难得一见的火爆场面。

                                           

                                           

                                           

                                                                                      论坛活动现场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新兴商业模式的探路者,在开山僻壤的同时也开创了新的商业历史。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外贸发展处副处长尤永生先生表示,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货物贸易的大国,却不是强国。关键问题在于一没有自己的外贸品牌,二没有自己的外贸渠道。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外贸渠道,使传统模式转型升级为一种维护品牌和渠道自主权的新模式。在传统货物贸易增长率逐年大幅下跌的形势下,跨境电商在过去五年的交易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40%,预计到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其中,上海地区跨境电商的交易尤以进口包裹清关和保税备货为主,其运营涉及到报关、税收、货款支付、商品标准、权益保障、消费体验等多个方面。2013年海关总署批复同意上海试点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赋予上海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批支付牌照,支持上海发展进口跨境电商业务。

尤永生先生表示,目前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管理四个方面。对此,海关的监管创新在于行邮税担保实时验放、进口环节行邮税汇总电子计征、提升涉税订单通关效率等几个方面;检验检疫的监管创新在于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实行“集中申报、核查发行”,对保税进口商品实施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管;外汇监管提高了单笔交易限额,网络购物单笔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放宽支付机构开立外汇备付金账户数的限制;税收上对电子商务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免税或退税政策。尽管监管政策不断创新,却仍然跟不上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从市级层面协调推进政府各部门的监管机制,同时重点培育优秀的跨境电商企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外贸发展处副处长尤永生先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一天却能改变很多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

洋码头联合创始人、COO范春燕女士,2001年加入ebay易趣一路走到今天,她经历了电商成长的整个过程。她表示,早在2001年,ebay易趣就最先进军中国电商产业,但仅仅在2003-2004一年间,就在淘宝和阿里的崛起中败下阵去,这一年确实改变了很多事。之后各电商平台从C2C的火爆到08年起商家、品牌的入驻,极大的动推了个体消费者由线下购物向线上购物的转变,由境内购物向海外网购的探索。近五年来,海外网购占比从1%增加到10%,中国海外网购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三到五年将增加到20%,有些品类,如母婴奶粉,在今年就已经超过了20%。预计到2020年,中国海外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在海外网购出现之前和之初,“人肉代购”是海外购物的主要方式。海外产品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国内消费者对部分境外产品品牌、品质的认可,以及相同产品在国内外存在的价格差。范春燕女士表示,对于进口跨境电商来说,终端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最重要的,而关键点则是如何完整的建立适应进口跨境电商的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的新供应链体系。

过去20年,特别是2004-2014年,出口跨境电商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从2011年起,进口跨境电商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成为媒体和资本追逐的对象。出口跨境电商到进口跨境电商这一重心的转移,背后最根本的变化源于中国国内消费力的急剧增长。如果进口跨境电商真是众人口中所谓的“风口的猪”,那么这个风口就是中国内部消费力的增长。

                                           

                                                                   洋码头联合创始人、COO范春燕女士

“如果说政策对行业发展无所限制,那同样对行业发展也就无从保护。”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确实缺乏有据可依的政策,但同时,其发展也确实受到来自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

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招商部总监杨俊先生表示,政府的限制与保护都是希望通过企业行为把目前跨境电商业务中不可控的灰色渠道转变为可控制、可追溯、可究则的阳光渠道;把对境外交易中流失的税收通过政策监管的创新和企业的市场行为得以回收;同时,让境外无中间商的优质商品直接销售给国内终端消费者的模式倒逼国内商品品质的提升。政府对于跨境电商的政策上的限制,则确保商品来源于海外;保护消费者的跨境购物行为;使跨境支付可实现人民币支付;使消费者享受低税率、低物流费的购物服务。而这一切限制与保护的根本在于有效的监管。

对于如此开放的跨境电商应该如何监管,杨俊先生站在企业方的角度认为,要做好企业备案、商品备案和订单监管三个方面的工作。企业备案的主体是境外商户,而境内跨境电商要为境外商户担保;商品备案由电商平台服务商在产品首次上线进行备案,禁止负面清单商品入境。订单监管做到电商企业提交的订单、物流企业提交的运单、支付企业提交的支付单三单合一,使监管源头可溯,过程可控,责任可究。  

 杨俊先生在开展跨境电商的招商中看到,目前主要跨境资源仍然掌握在传统国际贸易企业手上,如海外供应链企业、报关企业等,但它们缺乏的是互联网思维。跨境电商的做大做强绝不仅仅是烧钱这么简单,其核心正是有互联网思维这一开放基因,才能够把跨境电商这块饼做大做强。

                                           

                                                           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招商部总监杨俊先生

活动过程,嘉宾台上精彩分享干货十足,并同时开通线上讨论,嘉宾和听众朋友互动分享。进入圆桌会谈,三位嘉宾就着听众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进入提问环节,听众朋友踊跃提问,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十分专业,引起深入探讨。

                                           

                                           

                                           

                                           

                                                                            嘉宾与俱乐部成员合影留念

复旦MBA品牌时尚俱乐部、上海随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复旦MBA俱乐部发展与推广部(CDPC)

复旦MBA项目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