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曾说,人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学习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通过历史。
为了庆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iShare俱乐部组织发起了聚励30|MBA俱乐部博览会“忆三十峥嵘往昔,寻千秋不朽遗梦”的系列活动。6月13日晚上举行了系列活动之一“千年中国变革纵览——吴晓波系列丛书分享”。
活动上嘉宾的讲演现场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复旦大学新闻系学长,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丛书。
主讲人傅睿,2012复旦 IMBA MIT项目校友
主讲人在活动中讲演
茶艺师丹丹为大家奉上了精心准备的功夫茶6君子:岩茶、绿茶、岩骨花香、凤凰三点头、幽兰甘入喉。书友茶侣,引领大家进入书香世界,回眸历史,照见来路,更好地理解在这个时代身边的事;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更好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茶艺师丹丹在活动中表演
吴晓波先生的这五套书中,《大败局1》出版于2001年,《大败局2》出版于2007年,1、2都是以案例体写作,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盛极一时但最终衰落的19个代表性企业案例。而年代三部曲: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二千年则以编年体写作,分别出版于08、09、12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则是出版于13年,可称为对前书的总结和提高。
在以统计数据、理论为方法的大败局出版后,作者显然对于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并不满足,由此转而着眼于从历史上求索,开启了溯流而上寻法问道之路。
管仲与商鞅,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前者鼓励消费,促进出口,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一手打造了春秋五霸之首,开创国家干预的自由市场主义之先河。后者则是中国式集权制度的奠基人,通过重农灭商,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军事上逆转了与当时最强诸侯国魏国的强弱之势,夺回被魏国侵占的领土并一跃成为虎狼之国。两位先贤的重要意义更在于,为此后历代之变革设定了左右框架,迤逦而下二千余年——无论是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汉武帝,还是简政放权富民强国的李世民,还是历代经济变法——直至今日,中国之变革始终在此框架之内,方法上或有创新,而思维上从未超越。
中国经济史示意图一
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仍然延续了这种逻辑,在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之间摇摆,由此形成了一种现象,即: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许多著名企业兴衰的内在原因恰恰是这种周期的体现,在国退民进期间得到松绑的民企得到迅猛发展,但由此与国有企业争资源、争市场的现象也越发激烈。而国有企业则是政权稳固之根本——如果不执行国营化政策,战争的开支从哪里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得?地方割据的景象如何化解?二千年前的桑弘羊之问至今无法解答——由此又必然进入国进民退的周期。
中国经济史示意图二
悠悠两千年,更其常欤?!在《得失》一书中,作者总结道,这样一种周期性的摇摆,形成了一种闭环逻辑。而历代的经济改革,都是在大一统前提下的闭环逻辑的体现——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而我们至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但是,我们也有希望,互联网、NGO、企业家、自由知识分子这四股新兴的力量,或许能帮助我们走出更好的路。
活动结束嘉宾合影
复旦MBA iShare俱乐部
复旦大学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