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确认识印度,一节不能错过的必修课

2015年09月18日

机缘巧合,在拿到MBA毕业证前夕,得知有一个前往印度的暑期交流项目,几乎没怎么考虑就赶紧报名了。因为印度在印象里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因为与中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常常被作为比较的对象,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似乎一直遥遥领先,但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看好印度、唱衰中国。究竟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踏上了飞往印度的航班。

IIMB的全称是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Bangalore,成立于1973年,位于班加罗尔南郊,是印度最好的商学院,2014年被评为中亚最好的商学院,同时他们的博士项目也入围金融时报全球50强。这次为期一周的暑期项目的主题是印度创业,作为一个在创业路上奔跑多年的老兵,这是吸引我前往的主要原因。当然来到IIMB的另一意外的是,这里曾经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印度电影“three idots”的取景地。

在短短的五天中,IIMB的课程安排非常到位,除了有一个教授(Prof Subramanian)在一开始讲了一下印度的宏观经济(这门课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宏观经济课之一),其它时候都是邀请一些创业领域杰出的校友以及业内大牛,围绕早期创业、法律法规、创业投资、退出以及创业孵化、二次创业等话题进行深度分享,同时每天都会安排参观一家公司,使我们这些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近30名学生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对印度的创业者以及创业环境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体上,感觉目前印度的创业热度也很高,随着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更多印度年轻人投身创业的大潮中。根据在印度短暂的交流,感觉目前印度创业有几个特点:1)创业者群体集中在高知阶层,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有丰富国际大公司的工作经验,草根创业或大学生创业少;2)创业项目大部分集中在高科技、互联网领域,传统领域少;3)项目国际化程度高,很早就开始拓展国际市场;4)目前印度的创业投资很热,但主要以美元基金为主,本土基金占比少(应该也是因为国际化资本的支持,让印度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着眼国际市场);5)对于创业生态圈的打造尤为重视。

以IIMB为例,他们有一个名为NSRCEL的创业孵化项目,相当于学院创建的一个孵化器,在校园内有个小楼,一层是公共空间,二楼、三楼就是办公室。他们的项目不仅来源于在校学生,同时也在全国甄选项目。他们的特点是,会为入孵企业提供从创业导师、创业培训、以及资本对接、人才招聘、市场推广等一系列非常具体实际的支持。与国内很多孵化器相比,NSRCEL的优势在于有望打通政(政府)、产(产业)、学(高校)、研(科研院所)、资(资本)的边界,在其间为我们的早期创业团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即能上天有能落地的孵化服务。创业者成长壮大之后,反过来又回来反哺学校,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一个支持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既让这种偏公益导向的服务高水准、可持续,又真正把创业服务落到实处。

说了很多课程上的体会,还特别想针对那些恐惧印度环境和饮食的同学,为IIMB做些广告。这次利用去IIMB的机会我顺便提前一周前往印度,从北到南、由东至西,在印度实地游玩考察了一番。对比下来,IIMB所在的班加罗尔,其冬暖夏凉舒适的气候以及完善便利的生活设施,应该在整个印度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IIMB位于市郊,整个校园就像一个大公园,而且整个暑期项目的接待规格也很高,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安排的饮食都是特别烹制的,既保留印度饮食的特色有兼顾大家的原有习惯,非常不错(比我在大多数饭店里的吃的美味多了,而且统统免费)。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打消印度脏乱差的顾虑。

零零碎碎说了不少,这次半个月的印度之旅,通过眼见为实的考察并与印度的学界、企业家以及普通市民的交流,感觉印度确实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较中国,他们拥有比2000年时的中国更大的人口红利, 近13亿人口的平均年龄才27岁;同时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6,劳动力成本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另外,大量高素质而且便宜的科技人才在如今信息技术驱动的时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最后,印度全球最低的移动电话资费,以及越来越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也为互联网创业以及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综上,印度或许在很多层面,诸如基础设施、国民收入等层面与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其后发比较优势不容小觑。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印度的发展,而作为中国的年轻人,未来商业社会的中坚力量,更要去了解我们未来20年主要的对手,充分认识印度,这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七剑下印度”,此次参加IIMB项目来自大陆的七名学生:复旦2人,北大4人,香港科技大学1人

(撰稿:2012 MBA 徐子建)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