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走进复旦•对话硅谷-新思维创业

2015年10月26日

      去年十月份,跨境天使平台携手我校主办的第一届“对话硅谷·新思维创业”论坛成功举办。今年十月再次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聚劲杯”创业平台、硅谷中国跨境天使平台、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校友创业俱乐部、复旦大学MBA IT俱乐部和中国众创联盟共同做客复旦MBA论坛,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跨境创业投资”“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生存法则”等话题。

      现场嘉宾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于教授、AG创始人詹鹏鹏博士分别致辞。如他们说到,“我们一群创业者,或者是对创业支持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也为复旦校园创业创新的氛围又增添了一道光彩,复旦大学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有了上海市大学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的成立,10年多来我们支持了很多的复旦校友或者不是复旦校友,是热心创业的一些青年,一起来进行创业事业。”

       北京时间10:20,美国旧金山时间19:20,启动了令人激动的场外连线环节,詹鹏鹏博士与身在硅谷的AG业务发展部总监张心怡女士一同带领我们“零距离对话硅谷”。

        首先邀请到第一位Facebook研发经理王淮先生,分享题目是做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海归:在Facebook工作四年半后回到国内,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投资领域开始创业。他深知,没有特点就没有未来,如果没有一些独特的价值,就没有合作的价值,就没有很多朋友愿意与你一起合作,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投资领域,也适合创业领域,也适合很多海归,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吸引合伙人,吸引投资,吸引合作伙伴,推广市场的时候,这些独特的价值让你有机会出来。

       进入了板块对话,“硅谷零距离”中美创业创新生态。硅谷是世界创新中心,孕育了包括苹果、Facebook以及Uber等很多跨时代公司,成为世界创业生态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而为什么硅谷诞生很多成功的企业?硅谷无线科技协会会长David Xu分别从公司自身、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创新模式等方面分享了专业看法。

       对比硅谷,国内的创新创业有何特点,中国大背景下又有什么机遇呢?艾瑞资本的郭雁彬郭总分析:模式创新是中国创业者的一个优势,但是在产品、技术提高方面和竞争者的差异却不如硅谷那么明显。很多公司采取的措施是,有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在美国,商务开发市场在中国,甚至是跨境两边都有,这种模式是未来双方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的发展趋势。

      上海嘉宾万众创业的江峰江总,就他创业经历中的成功与失败也跟大家进行了经验分享。他认为,驱动创业的要么是理想要么是爱好。在中国是政治挂帅的经济活动,创业做产品一定要记得关注政治动向,一定要看国家想干的,包括这次做养老服务不能脱离政府大的方向,否则可能就要面临如快播一样倒闭的下场。所以一定要注意政治经济学要深入学习,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
       中国拥有大量的资本,硅谷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体系,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如何及时同步和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方面研究专家王亮教授和David Xu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简言之,就是中国人到美国做事情,对接硅谷,不仅要语言上可以沟通,更重要的是是融入美国社会,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多的资源,最好的资源。而王准王总补充,融入美国文化,一点是能够积极主动一点,尤其是面对更大的挑战;另外一点是你会做还得会卖,你的东西完了之后,你要把最漂亮的东西展示出去;最后还要有必要的数据总结,敢于把自己好的东西讲出去。
        现场聆听完精彩的话题分享后,大家纷纷就关心的话题向嘉宾提问,嘉宾们在现场也进行了细致地回答。上午的论坛活动圆满地落下帷幕。

        下午的重头环节是MBA校友的分享,来自于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任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担任投资总监的白宗义校友从硅谷以色列中国的天使投资展开,为各参与项目路演的嘉宾梳理思路,进而展开的路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让人脑洞大开。

        晚上,上海知名的专职创业导师嘉宾钱致远老师就《如何大幅度提高创新存活期的成功率》话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钱致远老师是数家创业孵化器的创业教练,是颠覆式创新和精益创业的实战方法论家,近年来专注于互联网创新热点研究、创新型团队的创业辅导;他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化繁为简,用最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授他的经验。

        要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就是要了解:什么人什么场景下有一个什么样的需求,需要你帮助他解决;你提供了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他;满足之后得到了什么,以及这个得到的后的增量。也就是回答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用户群?从0到1,要针对的市场用户群不求大、多、全,要求具体、细分、波段。这个波段很重要,这里面有节奏。第二,场景。他举例---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手机和电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这些都是场景的切换,场景的革命,是场景的不同带来巨大的差异。第三四点,就是需求、痛点。最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用户真正的目的,或者是用户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满足他的需求。他又生动地举例,如用冲击钻打洞还是选择挂钩挂毛巾。用户的需求也可能被三座大山压制住: 第一座是钱,第二座是专业性,第三座大山是代价。

      总结来看,要成为未来的巨头,迎接挑战---要成为一个高山,那从0到1就不能死掉;在成长过程当中,还要迂回创新,有更多人有意识用这个方法更好找到成功之路,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至此,历时12个小时、涵盖多种形式的MBA论坛圆满落幕。

 

 

 

复旦MBA论坛联盟

复旦MBA项目

2015年10月26日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