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份,跨境天使平台携手我校主办的第一届“对话硅谷·新思维创业”论坛成功举办。今年十月再次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聚劲杯”创业平台、硅谷中国跨境天使平台、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校友创业俱乐部、复旦大学MBA IT俱乐部和中国众创联盟共同做客复旦MBA论坛,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跨境创业投资”“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生存法则”等话题。
现场嘉宾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于教授、AG创始人詹鹏鹏博士分别致辞。如他们说到,“我们一群创业者,或者是对创业支持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也为复旦校园创业创新的氛围又增添了一道光彩,复旦大学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有了上海市大学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的成立,10年多来我们支持了很多的复旦校友或者不是复旦校友,是热心创业的一些青年,一起来进行创业事业。”
北京时间10:20,美国旧金山时间19:20,启动了令人激动的场外连线环节,詹鹏鹏博士与身在硅谷的AG业务发展部总监张心怡女士一同带领我们“零距离对话硅谷”。
首先邀请到第一位Facebook研发经理王淮先生,分享题目是做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海归:在Facebook工作四年半后回到国内,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投资领域开始创业。他深知,没有特点就没有未来,如果没有一些独特的价值,就没有合作的价值,就没有很多朋友愿意与你一起合作,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投资领域,也适合创业领域,也适合很多海归,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吸引合伙人,吸引投资,吸引合作伙伴,推广市场的时候,这些独特的价值让你有机会出来。
进入了板块对话,“硅谷零距离”中美创业创新生态。硅谷是世界创新中心,孕育了包括苹果、Facebook以及Uber等很多跨时代公司,成为世界创业生态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而为什么硅谷诞生很多成功的企业?硅谷无线科技协会会长David Xu分别从公司自身、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创新模式等方面分享了专业看法。
对比硅谷,国内的创新创业有何特点,中国大背景下又有什么机遇呢?艾瑞资本的郭雁彬郭总分析:模式创新是中国创业者的一个优势,但是在产品、技术提高方面和竞争者的差异却不如硅谷那么明显。很多公司采取的措施是,有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在美国,商务开发市场在中国,甚至是跨境两边都有,这种模式是未来双方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的发展趋势。
下午的重头环节是MBA校友的分享,来自于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曾任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担任投资总监的白宗义校友从硅谷以色列中国的天使投资展开,为各参与项目路演的嘉宾梳理思路,进而展开的路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让人脑洞大开。
晚上,上海知名的专职创业导师嘉宾钱致远老师就《如何大幅度提高创新存活期的成功率》话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钱致远老师是数家创业孵化器的创业教练,是颠覆式创新和精益创业的实战方法论家,近年来专注于互联网创新热点研究、创新型团队的创业辅导;他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化繁为简,用最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授他的经验。
要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就是要了解:什么人什么场景下有一个什么样的需求,需要你帮助他解决;你提供了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他;满足之后得到了什么,以及这个得到的后的增量。也就是回答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用户群?从0到1,要针对的市场用户群不求大、多、全,要求具体、细分、波段。这个波段很重要,这里面有节奏。第二,场景。他举例---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手机和电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这些都是场景的切换,场景的革命,是场景的不同带来巨大的差异。第三四点,就是需求、痛点。最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用户真正的目的,或者是用户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满足他的需求。他又生动地举例,如用冲击钻打洞还是选择挂钩挂毛巾。用户的需求也可能被三座大山压制住: 第一座是钱,第二座是专业性,第三座大山是代价。
总结来看,要成为未来的巨头,迎接挑战---要成为一个高山,那从0到1就不能死掉;在成长过程当中,还要迂回创新,有更多人有意识用这个方法更好找到成功之路,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至此,历时12个小时、涵盖多种形式的MBA论坛圆满落幕。
复旦MBA论坛联盟
复旦MBA项目
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