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复旦MBA再领风气之先,首创高阶聚劲Orientation让MBA “专业圈”更具价值

2015年12月10日

作为中国最早开办MBA项目之一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自1991年开展MBA教育以来,始终领风气之先,在全国MBA教育领域有多项创举。2000年,在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合作中,复旦大学MBA项目率先在国内引进入学习向导培训Orientation,并形成了复旦独具特色的“聚劲”品牌,2015年秋,复旦再次首创推出高阶聚劲MBA Orientation,也称为Orientation 2(简写为O2)。从11月13日至12月6日,为期四周的时间里,围绕职业发展、同侪学习、心灵成长等三大主题,运用多项引导技术,推出了23场多种形式的工作坊,成立专业化社群O2氧气小组 (O2同时也为Orientation 2的缩写),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MBA同学们打造了一场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打开心灵的盛大嘉年华。

互联网时代商学院需引入场景思维

11月13日晚,近两百位复旦MBA2014级同学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刻----2015复旦MBA高阶聚劲Orientation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我院郑明副院长就活动发表开幕致辞,郑教授指出此次活动切合到MBA同学课堂内外的需求,结合三大主题,引入七种引导技术,全方位地打造了一场思想饕餮盛宴,帮助同学们在自身发展、携手同行、情感场域等诸多领域获得成长,赋予彼此彰显生命力的情感,构建更为恢宏高质的能量场域,从而开启高阶MBA时代的绚丽篇章。

作为复旦校友,私董功坊创始人兰刚先生和复旦MBA2012级校友、私董功坊联合创始人徐子建先生共同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们的心得。

私董会的理念与复旦MBA项目所倡导的“同行者文化”有着相契合的气场,会前接受专访时,兰刚认为,商学院需要应对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而互联网引发的变化,是知识的海量生产供应,但其中的问题是如何消化这些爆炸式的信息。对于企业家和未来精英而言,从见识到胆识,从知识到行动,两次转化的过程,商学院可以提供足够的推力。

兰刚表示,商学院过去通行的案例教学,在带入情感方面有一定局限,而把情感带入学习,进行场景思维,是现在最风行的O2O模式。变革动机不是别人强迫,而是通过身边伙伴面临的问题构成场景,形成共鸣、共情和共振,在身临其境中去感受和解决问题。身心平衡的人,才能带领优秀的企业走得更远。

徐子建认为,生命的维度,并非只有事业,还有家庭以及同行的伙伴,在前行的过程中,需要分享、鼓励和陪伴。

据了解,聚劲Orientation2聚焦于复旦MBA二年级学生进入“高阶MBA”学习阶段的特有心理定位,是针对其渴望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强烈意愿,也是完善MBA全面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复旦MBA课外培养系统将结合复旦MBA学生第二学年系列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学生建立更广泛深入的专业圈,为帮助学生实现复旦MBA“时光价值最大化”创建更为完善的系统支持。

 

推出Orientation2的背后有什么深意?会给复旦MBA带来什么样的全新价值?让我们来听一听O2项目总策划、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的全面解析。

 

对话戴宁红:

1、  为何推出Orientation 2,并引入“私董会”的形式?

Orientation 2是为二年级即我们的高阶MBA学生特别定制的导向项目,是复旦MBA项目响应陆雄文院长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复旦MBA全面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我们的课外培养系统将结合复旦MBA学生第二学年系列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学生建立更广泛专业圈,为帮助大家实现复旦MBA“时光价值最大化”创建更为完善的系统支持。

处于高阶学习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一年持续的高强度学习,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逐步进入了一个下沉阶段,似乎学习的能量不再如刚入学时那么饱满丰沛,所以Orientation 2首先是一个学生能量的加油站,它启发学生在惯性的行动中,深度思考复旦MBA学习之于个体和群体的现实和精神意义,明确意义,积极参与。同时,Orientation 2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行动中学习,启发学生回归初心,致学于用,推动个人的发展和心灵成长。它通过大量同侪共修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掘同行者力量,有意识地构筑终生学习平台,知行合一,绽放生命力。

复旦MBA项目一直倡导“同行者文化”,在同行者共修的道路上,如何最大化地带动学生个体潜能的突破、志同道合的汇聚、人与人之间纽带的紧密,形成有共同愿景引导的自我主导、主动参与、全情投入的复旦MBA专业圈,一直是我们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而私董会这种崇尚去中心化、讲求同侪教练、强调行动中学习的理念,与我们组建复旦MBA同学“专业圈”的设想不谋而合。因此,Orientation 2借力“私董会”的形式,以推动MBA群体同侪学习的微社群文化,促进同行者“专业圈”,即“O2”氧气小组的建立。同时,私董会倡导的“知行合一, 绽放生命力”,与我们O2的“聚力同侪共修,劲创生命能量”价值主张深度契合。

 

2、  复旦MBA高阶学习阶段有哪些新的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看,最外化、显性和普遍的需求是尽快兑现学习成果,推动和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而呼应复旦MBA培养社会精英的使命,我们还需激发大家自利利他的意识,共同构建更为恢弘高质的能量场域,促进群体间的深度共修,跨界参悟,赋予彼此彰显生命力的情感,开启学生复旦高阶MBA时代的绚丽篇章。

 

3、  氧气小组这一名称很新鲜,和大家熟悉的俱乐部等方式有何不同?

“O2”氧气小组原本是Orientation 2小组的缩写,一经推出就特别受学生们的喜爱,它延伸我们传统的俱乐部、专业圈概念,借力“私董会”的形式,促进同行者自组织、自学习、自进化,目标是形成MBA群体同侪学习的微社群组织。有生命力的“O2”氧气小组不仅是大家的私人智囊团,它有助于在深度对话中生发众人智慧,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家园。

有别于传统的俱乐部的自我生发,“O2”氧气小组的组建过程,采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基于同学们的背景调研、选课方向、发展意向及个人意愿等信息分析,我们为完成调研的同学形成初步建组方案,为了促进“氧气小组”成员间的深入沟通和了解,并帮助还未成立“氧气小组”的同学寻找自己的“氧气”,我们为每个小组配备了经过“私董功坊”特训的专属“私董”,运用大量深度汇谈的形式,促进小组的有机成长。

 

4、  私董功坊创始人兰刚先生和私董功坊联合创始人徐子建先生都是复旦的校友,您认为在复旦MBA培养过程中,校友的力量如何,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大学的声誉是由它所培养的人才所缔造的,复旦MBA项目在20多年发展过程中,最引以为豪的是,学生和校友在接受乃至完成培养的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意识,这种参与不仅提供了大量行动中学习的机会,迅速推动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在复旦MBA群体的深度连接中,生发出众人的智慧,形成复旦高质量的能量场域。复旦MBA项目品牌魅力及项目文化由此而生,并令人向往。

私董功坊的两位创始人兰刚先生徐子建先生都是复旦的校友,作为中国私董概念和方法的创造、传播和推动者,同时,也基于他们对母校培养理念的深度认知,他们大胆创新,开创性地将运用在企业家层面的“私董会”技术和方法,进行定制化设计运用于复旦MBA群体,同时,他们还引入多位富有经验的私董大咖, 陪伴复旦开展深度演练。他们的参与,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专业实力,更体现了他们的复旦人情怀,是这份实力和对母校的深深情怀,让我们今天o2项目得以精彩落地。

 

5、  在Orientation 2设计和推进的过程中,您碰到过压力和挑战么?

Orientation是复旦MBA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项活动,我们在2000年首开先河,从MIT引入Orientation , 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几乎所有商学院学生入学的必修课程了。而时隔15年之后,我们提出高阶MBA Orientation的设想,一经提出,就受到接受调研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一个概念提出容易,让它成为有形产品却不易。15年前,我们设计自己的Orientation 1, 更多的是向MIT引入和学习,而此次的Orientation 2, 我们没有标杆和借鉴,更多地基于对学生需求的深度解读以及对复旦MBA全面教育理念的深度思考。而如何把握和引导学生的需求、运用有效合适的方法形成系统化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寻找到合适的引导者是在项目设计规划阶段,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首先,关于学生需求发现和引导。事实上,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分析和寻找。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要有精准的定位,通过调研、访谈、分析的方法了解同时也是传播渗透。从项目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角度来看,好比制造业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均衡生产”,它对稳定持续地提供或生产出高质量的服务或产品提供保障。Orientation 2的深远意义在于针对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和两年级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节奏的差异,经由Orientation 2激发出复旦MBA群体对于复旦MBA 学习价值的持续思考、深度探寻、内在驱动和理性行动。

关于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提到Orientation,大家就会有惯性思维,认为就是沿用Orientation 1形式,很多人在外面住一个晚上,开展团队共创活动。这一点也让我们逗了很大的圈子,并卡在场地环境上了。事实上在对形式和载体问题的思考取得突破后,最终我们将形式聚焦在持续引导,将内容聚焦在跟学生需求最匹配的三个方面即个人发展、同行者、心灵成长。 我们非常喜爱目前的这个结构和形式,富含静水深流的意蕴,更利于整合多元要素,比如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学生相互间的连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环境因素等等。

关于找什么样的人来引导。这是个资源整合的命题,也是个积累的命题。在多年的复旦MBA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有非常活跃的创新基因,其起点都是源自于学生,源自于提供促进学生获得“复旦MBA学习价值最大化”的思考。今天Orientation 2中大量运用的“引导技术”,其实我们已经有了近5年的累积,2012年春,我们启动“聚劲咖啡”,率先引入“引导技术”,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互动成长;2013年至2014年,复旦MBA学生和社群开始尝试以“私董会”形式,进行“引导技术”的整合和实践;2015年,在积淀之后,这一次的O2共运用了7种“引导技术”,对MBA课外培养体系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在此还是特别要提及来自于我们校友的力量,兰刚和子建的加入,全面提升了我们整个项目设计的内涵和延伸意义。

 

6、  对Orientation 2的持续发展有什么规划?

主管副院长郑明教授在启动仪式中充满激情地呼唤我们要”用行动影响行动,用生命感动生命”,非常的令人振奋。从定位上来说,O2对学生的影响已突破单纯思维层面,它在引领学生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彰显生命力量。

短期连续4周的工作坊刚刚结束,一场场基于复旦校园内、让时间停顿、静谧思考的头脑风暴和深度对话,多种引导技术帮助大家去思索定位宏观环境下的个人发展与定位,去探索个人与自己、与同伴、与他人、与环境的连接,给参与者带来的影响和启示超越预期。启示过后是行动,当周日晚最后一场由路至伟先生带的《让实力与情怀让创业落地》工作坊结束的时候,一位同学深情地告诉我,“我们的O2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和召唤一个个“氧气小组”用行动去开启属于自己的“氧气时代”,期待这群可爱的学生们,在自己的专业社群中,找寻到自己的同行者,去推动职业互助共进,去赋予彼此彰显生命力的情感,去开启高阶MBA时代的绚丽篇章!

回到你关于持续发展和规划的问题。我想说,今年是探索的一年,有很多超越预期的收获,更坚定我们持续开展的信念和信心。当然一个好的项目的推出,到最终它被学生们广为接受,还需要假以时日,相信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培育,Orientation 2对学生的影响超越Orientation 1将是必然趋势。这是文化的力量,Orientation 1提供我们信念塔中的基础部分,即对环境、行为、能力的思考,而Orientation 2中有信念塔中升华的部分,它引领我们思考使命、信念和来自心灵的力量。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