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5月10日MBA论坛——中英科技合作实践经验及未来合作模式探讨

2017年05月16日

英国目前创新方面的发展的程度如何?英国的技术能否合理有机的跟国内的产业对接?该如何和英国的企业或者院校进行合作?有哪几种模式?
 
熊榆教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企业运营首席教授(Chair Professor),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兼任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中英合作专家组核心成员,做客复旦聚劲MBA论坛,为当天参加的师生,做了“中英科技合作实践经验及未来合作模式探讨”的讲座,并进行了现场答疑。

 

 

 

 

熊教授首先从中英两国对创新的理解上的差异入手,介绍了英国的创新方面独到的优势:悠久的创新历史和相当傲人的创新产出率。英国创新发展自古有之,乒乓球,羽毛球的发明国都是英国。工业革命也是英国发动的。尽管人口不足全世界的1%,英国的诺贝尔获奖人数却达到了85人,世界第二。英国的学术研究文化,坚持着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倡的也是求精不求多,每年平均发一篇不到的论文。另外,英国现有大学100余所,研究性大学40所,而美国有2500所大学,研究性大学250所, 按照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来看, 英国完胜。根据中科院的计算显示,英国单位大学科研产出高居世界第一。

 

 

 

 

 

进一步,英国作为投资地,有诸多优势。英国政府方面一向支持招商引资,尤其在英国脱欧之后,对外招商的需求更为迫切,当下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窗口期。英国经济构成中创新占到了63%。英国国土面积小,对创新的依赖度比起地大物博的中国要高出许多。所以整个国家的政策更加开放,更加偏向于吸引人才, 给予个体足够的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创造国,从皇权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经历血腥的屠杀,特别注重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英国合作,熊教授认为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模式进行:第一个模式,促进中国企业直接与英国高校形成合作,在高新技术先期前端阶段接入英国的研发, 此时更加容易介入。熊教授特别指出,在英国的投资需要耐心,中国投资者往往关注前五年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往往英国的专家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来运作,对中国人投资人的耐心要求更高。第二个模式,联合科技园区模式,在英国当地,建立联合孵化器和园区,吸引优秀的英国创新起来进来培育并逐步培养与当地创新企业的互信, 以便之后能将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最后,熊教授也介绍了一下他参与的清华启迪纽卡斯尔科技园项目。启迪本身在国内有140个科技园与孵化器,是中国唯一一个从事科技服务的千亿级企业、专注于科技转化。中国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科技园区,就可以在项目孵化阶段就参与项目的发展中来,也将最大程度的融入到当地的创新中去。选址在纽卡斯尔,也是响应了英国的北部振兴计划。熊教授非常期待此项目的顺利开展,真正的做到中英合作双方的双赢局面。

 

 

 

 

复旦MBA论坛

​复旦大学MBA项目

2017年5月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