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奖”啦 | 在复旦MBA,再度点燃我的公益初心!

2021年10月22日

开奖啦?开讲啦!在“开奖啦”系列文章中,复旦MBA2021年度各类奖学金获得者将“现身说法”,分享他们获奖感受,总结他们的备考经验,展望即将开启的求学之旅。我们期待未来你也能来到“开奖啦”,讲出你一路走来的故事和梦想成真的快乐。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开奖啦”系列分享的现场!今天是公益专场的第一场,我们请到的分享嘉宾是陈潇斐:她投身公益事业11年,从初入时的志愿者成长为今日的公益机构负责人,如今又将在兼顾事业家庭的前提下重返校园,成为复旦MBA的一员。

一、投身公益,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体育学院,学的是运动人体科学。如果从专业对口性来看,我本该从事体育科研相关的工作,但我一毕业就进入了公益行业,在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从实习做志愿者,后来正式入职,逐步成长为副总干事。去年6月底,我开始全面接手管理机构。在公益这条赛道上,我坚持了11年,也陪伴2009年成立的百特一直成长至今。

回顾开始做公益的初心,最关键的点是公益事业同时契合了我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我一直并没有太高的物质追求,反而更重视和亲朋好友相处中获取的精神满足。因此,这份事业给我带来的精神价值非常重要。

事实上,我选择的是公益领域内一个可能比较小众的方向: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构建财经素养。在很多人眼里,财经素养或许不像救病救灾一样是“刚需”;但在我看来,这方面的素养包括财富观的建立、财务知识的学习以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规则和成本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我相信,当孩子们从小就拥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可以更有底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创造独立而美好的人生。

正因为如此,我们通过和教育部门、NGO、基金会等的合作,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城市的流动儿童、以及城市职业学校中的青少年带去更有针对性的财经素养教育,十二年来累积覆盖30个省市255个区县,服务超过1200多所学校,惠及658万人次。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设定正确的财务目标,这是这份公益事业的总体目标,也是我心中的事业价值所在。

二、选择复旦,成为追梦路上的幸运儿

事实上,选择报考复旦MBA,也与我在工作中面临的瓶颈有关。由于一路从业务条线成长起来,我在去年接手机构后发现自己缺少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不太清楚如何处理和平衡机构面临的问题。对于百特松散的、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我也想予以改革,让机构有突破性的成长,提升机构的服务效能。因此,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学习管理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复旦MBA恰好契合了我的这份渴望和需求。

最终我不仅成功申请到项目,更获得了复旦MBA的公益奖学金,这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创始人王胜老师。他之前也就读于复旦MBA的沪港班,因此大力向我推荐了复旦MBA项目,并鼓励我申请公益奖学金。

现在回想起来,我报考复旦MBA并最终拿到奖学金的过程也挺不容易的。我家在南京,考试在上海,我常常还要到全国各地出差,家里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孩子,可以想象我有多么抓狂。

但好在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我也下定决心要一路过关斩将实现求学的目标。实际上,原本奖学金的初期设定是两个名额,但在面试后考官们考虑到大家的整体水平和能力都很强,就又多争取到了一个名额,我也得以获得了这份幸运。这笔奖金差不多实现了学费的全额覆盖,于我而言不仅是极大的经济支持,也是一份重要的精神鼓励。

三、不负鞭策,推动社会的正向循环

在成为复旦MBA的一员后,我变得更为自律了。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后,我努力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全力以赴地追寻自己的目标。在公益机构方面,我努力地进行管理体制的搭建,提升管理层的核心能力,从而让自己的精力投入更加聚焦;在家庭方面,我也尽量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陪伴家庭。考虑到即将面临的各种挑战,我还尽量每天挤出30分钟健身,寻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作为公益机构的CEO,我的成长很可能会推动机构的成长,实现我的公益初心也是在帮助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正因为如此,选择来到复旦MBA求学并获得公益奖学金实际上是对我的鞭策,敦促我以持续的努力去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于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相信自己不会辜负这份鞭策,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十年不改公益初心,陈潇斐将在复旦MBA再度实现自我赋能,推进她的公益机构成长壮大。而复旦MBA公益奖学金的设立目标,正在于推进公益从业者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果你也和陈潇斐一样怀着不变的公益初心、渴望在公益征途上一往无前,欢迎报考复旦MBA并申请我们的公益奖学金,让我们助你一臂之力!

 

学生故事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