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MBA项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1991年批准的首批试点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九所院校之一。自1991年成立至今,复旦大学MBA项目坚持专业化的精神,荟萃精英、开拓进取、努力打造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MBA项目。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并吸收欧美工商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复旦MBA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项目文化和培养体系。
2001年,复旦大学MBA项目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2018年,复旦MBA在教育部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最高“A+”评级。2022年2月14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22年全球MBA项目百强榜单》中,复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2位、亚太第3位,大陆商学院第一名。这是复旦连续四年跻身全球前40强。
目录
1 项目使命
2 项目概况
3 项目介绍
4 师资力量
5 培养目标
6 课程设置
▪ 复旦MBA项目(中文,非日制)
▪ 复旦国际MBA项目(英文,全日制)
7、2022年培养体系升级
亮点1
亮点2
亮点3
8 申请流程
项目使命
借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优质资源,培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商业和社会领导者。
截至2022年已经培养了12000余名MBA毕业生,他们遍布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众多行业和领域,很多已经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项目概况
年份 荣誉-历程
→1991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九所MBA学位教育学院之一
→1996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创办复旦国际MBA项目
→1997年 复旦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确定为首批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的院校之一
→1999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简称CDO)成立,成为中国大陆大学商学院中第一家专职的MBA职业发展中心
→2000年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协助下,复旦大学MBA项目率先在国内引进入学向导培训Orientation,并形成了复旦独特的“聚劲”品牌
→2001年 复旦大学MBA项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评比中获得教育部唯一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渣打银行与复旦大学签署赞助协议,将聚劲论坛正式冠名为“复旦-渣打聚劲论坛”
→2002年 复旦大学MBA项目在读学生自筹发起并自主组织创立复旦大学MBA论坛
→2005年 美国沃顿商学院GCP项目正式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合作,启动沃顿-复旦全球咨询实践项目
→2006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加入国际管理战略合作组织(PIM),使学院在国际商学院交换学生项目的发展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China Lab“中国实践”企业咨询项目正式启动
→2008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韩国高丽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共同启动S3 Asia MBA双学位项目
→2008年 启动“淡马锡项目”,参与中国MBA师资开发及办学能力建设计划
→2009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通过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为GMAC (美国商学院协会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正式会员
→2010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以全球最快速度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国际认证
复旦MBA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2011年 推行多维立体化的复旦MBA学习时空价值导图,引导学生针对复旦MBA 学习情境,定制学习蓝图
→2012年 全面启动复旦MBA商业咨询实验室iLab,分为全球商业咨询实验室、复旦-台大商业咨询实验室和国内商业咨询实验室三类
→2013年 复旦MBA项目首次参加英国FT(《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排名,位列第89位
→2014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FT(《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排名,位列第83位
学院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
→2015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FT(《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排名,位列第55位
→2016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FT(《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排名,位列第47位
→2018年 复旦MBA在教育部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最高“A+"评级
学院蝉联Eduniversal 2017“全球最佳商学院”排名中国大陆第1位,远东地区前3名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美国《华尔街日报》(WSJ)联合推出的首届全球MBA排名,位列第17位
→2019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位列第34位,大陆大学商学院第1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参加UTD 2014年-2018年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位列全球第83名,亚洲第6名,中国大陆第1名
→2020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位列第33位,大陆大学商学院第1名
→2021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位列第32位,大陆大学商学院第1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参加UTD“全球商学院科研百强榜”(2016-2020),位列全球第91名,连续6年进入全球百强,中国大陆第1
→2022年 复旦MBA项目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位列第32位,中国大学商学院第1,亚太地区第3,连续四年位列全球40强
→2022年 学院参加UTD2017年-2021年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位列全球第83名,中国大陆第1 名,连续七年进入全球百强
项目介绍
复旦MBA项目(中文,非日制)
复旦大学MBA项目是中国开办最早、最具影响力和品牌优势的MBA项目之一。自1991年成立以来,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经济舞台上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及行业领导者。复旦MBA项目全面秉承创新、爱、卓越、担当、多元的价值观,其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对全球市场发展的前瞻性,致力于培养既具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青年精英,未来领袖”。
复旦国际MBA项目(英文,全日制)
复旦国际MBA项目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于1996年联合创办的国际合作MBA项目。项目强调国际化特色,全英文授课,全日制学习。学生有丰富的机会参加商业咨询实践、海外顶尖商学院学习、国际商学院赛事等,全面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下应对复杂商业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和领导力。此外,学院设置先进 完善的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培养目标
1、掌握全面系统的前沿管理理论、工具及方法,理解管理底层逻辑
2、具备在全球复杂商业环境及跨文化背景下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具备科创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具备领导力、组织变革能力和对未来的预判能力
5、具备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意识和人文精神
课程设置
复旦MBA项目开设11门核心必修课、2门公共必修课(商务英语、政治)和超过100门选修课。学生完成至少48个总学分和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即可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13门必修课程横向搭建管理知识体系: 线上和线下对接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管理知识基础,全面激发创新灵感。
7+1专业方向选修课纵向深化专业能力: 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创新转型与创业、产业分析与投资管理、企业决策与领导力和
商务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运营七大专业选 修方向,结合综合类选修课程,深化各专业领域知识,拓展专业与实践前沿。项目还开设丰富的人文选修课,以人文智慧滋养管理精英。
丰富的国际学习机会开拓视野: 长期海外二学位、中期海外交换、短期海外课程和全球校际交流,以全新国际视野,重绘个人发展蓝图。
独具特色的课外培养体系: 搭建“初阶1年+高阶2年+毕业5年”全周期课外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实现复旦MBA学习价值。以“高阶工作坊''、“俱乐部平台”和 “A-Lab创行实验室”三大模块为基础的高阶系统平台,通过目标导航系统的构建、全方位发展、有效行动等,帮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培养支持其长期 发展成长的多维能力。
复旦国际MBA项目(英文,全日制)
复旦国际MBA项目共设置11门核心必修课、2门公共必修课和数十门选修课。学生须完成至少48个总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即可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证明书。
中西合璧前沿思维:对接MIT及全球课堂,拓展思维疆域,启发创新实践。
学以致用iLab项目:深入企业实践前沿,培养复杂商业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
使命引导终身发展:探究个人使命,完善职业规划,设立受益终身的发展目标。
2022年培养体系升级
亮点一:课程体系再次升级,新设“未来发展模块”
复旦MBA培养体系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是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升级。项目将新增“未来发展模块”课程,包括“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数字化管理”三门必修课。“未来发展模块”的设置,是项目在新培养目标要求下,对原课程体系做出的一次重大变革,帮助学生打造面向数字化变革时代下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除此以外,项目还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综合学科资源,跨院联合开设了“复旦人文系列选修课程”和“高科技与新产业系列课程”。
与此同时,复旦国际MBA将首次设置投资与创业和商业分析与管理两个选修方向课程。投资与创业方向课程将从投资者和创业者两种不同视角,去学习思考创业和投资所面临的管理和策略问题。商业分析与管理方向课程将帮助学生基于数据的结构化分析,在管理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预判与决策。
亮点二:紧跟国家科创战略,首创“复旦MBA科创青干营”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中国正从科技创新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复旦MBA培养体系升级中特别增设了科创管理教育。项目将从非全日制MBA中选拔有志于投身科创事业的在读学生开办“复旦MBA科创青干营”。
“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将深度聚焦“科创管理”,系统强化“四大能力”。入选“科创青干营”的学生,将在完成第一学年MBA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集中参与“科创青干营”定制课程。定制课程将深度聚焦科创企业管理特点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科创企业的顶层设计、把握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探索科创企业的职能管理与决策。还将通过原创、系统和注重实战的课程体系设计不断深化学生对科创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把握科创趋势和商业机会的“判断力”,理解科创企业成长规律的“洞察力”,应对科创企业面临实际挑战的“行动力”,以及赋能科创企业成长的“领导力”。
“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将豪华配置“科创双导师”,全面融入“科创生态”。“科创青干营”将充分利用学院在科创战略下汇集的科创生态资源,按相关赛道邀请学者+科创企业家构成“双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使学生在科创赛道读书会、企业参访、科学和科创讲座、商业挑战赛和国际游学等整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学,也有所悟。与此同时,“科创青干营”学生也将被纳入学院日益壮大的科创生态圈,通过持续的科创企业家交流、项目实践实习甚至职业发展机会,赋能科创,并籍此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科创时代的弄潮儿,共同推动中国科创企业管理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助力国家科创战略落地。
亮点三:秉持学以致用理念,整合实践教育三大平台
复旦MBA项目秉持“学以致用,致用于学”的理念,一贯注重实践教育,不仅在课堂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通过iLab商业挑战赛、iLab商业咨询项目、“聚劲杯”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实践的重要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复旦MBA iLab
自2005年以来,复旦大学MBA项目秉持“学以致用,致用于学”的教育理念,在MBA培养方案中开设行动学习项目- 复旦MBA iLab,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商业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复旦MBA iLab包括两大平台:iLab商业挑战赛和iLab商业咨询项目,致力于为全体MBA学生打造知行合一、行动学习的闭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思维、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的青年精英、未来领袖。
2022年开创的复旦MBA iLab商业挑战赛为面向二年级在职MBA学生开放的2学分选修课,以竞赛的形式,推动MBA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复旦管院教授的指导下,具有多元化背景、丰富行业经验的在职MBA同学们将组成参赛团队,深度剖析企业痛点,帮助企业解决真实商业问题。
“聚劲杯”创业大赛
“聚劲杯”创业大赛是复旦MBA的知名特色实践活动平台,也是复旦MBA学生、校友展示创业成果,接受创业指导的舞台。2004年,大赛开始创办。2021年“聚劲杯”创业大赛共吸引了国内150余所高校、近40所海外院校的创业精英们携173个创业项目,其中60%为科创类项目。
师资力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共有教师152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64人。96.7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取得境外博士学位的有67人,占总人数的44.08%。
学院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派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政策,一方面陆续派遣教师出国深造或进修,另一方面不断从国外引进高级教学与科研人才。特别是近五年,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吸引了多位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此外,学院还聘请了8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或访问学者。
申请流程
复旦MBA项目(中文,非日制)
一、报考要求:
1、算至入学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毕业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考生需参加复旦MBA组织的预审,在统考前完成背景评估和面试,统考后不再安排复试。大专学历报考的考生,在录取以后需要参加院系举办的同等学力加试。
二、学制:
在职学习,学制二年半
三种上课方式:周二晚+周六全天,或周四晚+周日全天,或周六+周日上课(非沪籍学生可优先选择周六+周日上课)。
复旦国际MBA项目(英文,全日制)
一、 报考要求:
1、 算至入学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毕业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参加由复旦大学MBA项目组织的预审面试,并参加全国统考。
二、学制:
全脱产学习,周一至周五上课,学生可转户口档案,学制二年。